:::

科技部105年度大專學生研究計畫 政大八位學生榮獲研究創作獎

首頁-焦點訊息
張貼人:陳瑞英公告日期:2017-09-26
裝飾性圖片

【校訊記者郭美妤報導】政大研發處11月28日舉辦105年度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頒獎典禮,今年共8名學生獲獎,其中有一半來自文學院,研發長劉幼琍除肯定文學院積極參與,也鼓勵各學院學生踴躍投稿,把握大學生涯自我精進的機會。
 
科技部為培育基礎科學、應用科學、人文社會科學之優秀研究人才,制定補助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相關辦法,以利大專學生儘早接受研究訓練,
2016年申請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計7,129件,核定通過案共3,022件,通過率42.39%,參加成果報告創作獎計2,491件, 獲獎人數每年200名為限, 獲獎率僅8.03%,政大今年共8位學生獲研究創作獎,實屬不易,8位獲獎者分別為哲學系陳薈雅(鄭光明老師指導)、英國語文學系趙彥翔(陳音頤老師指導)、英國語文學系陳冠郡(賴惠玲老師指導)、地政學系蔡侑呈(林沛靜老師指導)、中國文學系呂俊葳(涂艷秋老師指導)、中國文學系簡香靜(廖棟樑老師指導)、歷史學系林于庭(藍適齊老師指導)與法律學系蔡鎮全(傅玲靜老師指導),研發處特於11月28日舉辦頒獎典禮暨分享論壇,以鼓勵獲獎同學,並分享其研究經驗。
 
法律系蔡鎮全特別鼓勵在座同學參與研究計畫。「執行大專生研究計畫可以讓你在履歷上和其他人有所區別。」他表示,在兩次研究過程所培養出的謹慎態度,不僅於法律事務所深獲肯定,更堅定自己出國深造的目標。

哲學系陳薈雅則表示,從事人本研究的同時,也能找到自己真正關懷的事物。「撰寫的過程中,其實你會更認識自己,不只是學到學術能力,也能更了解自己。」

中文系簡香靜說,當初的研究動機是為大學生活留下一份成果紀念,從選定《九歌》為研究題目到完成論文,從門外漢一路成長為侃侃而談的研究者。簡香靜勉勵學弟妹,「最困難的是跨出第一步,跨出後就可以推進下一步了。」

英文系趙彥翔提到,其研究對象“A Painful Case”是第一篇讓他如此感動的短篇小說,也成了他的研究動力。他提醒,「從事的研究最好要跟自己的生命有連結。」研究應該回歸自身,才能在漫長的過程中堅持下去。

地政系蔡侑呈表示,為了測試自己是否適合學術領域,因而從事研究,他表示,研究過程如同探索未知世界,有助於了解產業中最領先的發展狀況,使他更了解未來發展方向,也從這次經驗中了解到,從事研究可能在投入長時間後,因為政策改變等外在因素而功虧一簣,選題須特別謹慎。

中文系呂俊葳則因家庭因素及了解陌生事物的渴望著手研究佛學,他發現咀嚼文獻的過程意外帶給他力量,使他能自我沉澱。他表示,讀書或從事研究,除了是自己與他者的解答,也是社會的解答,把自己想要問的問題,用自己和別人看得懂的方式寫下來,「把話說好,除了口語表達以外,學術寫作的訓練也是這個道理
。」

歷史系林于庭表示,當初為體驗學術研究而決定投稿,透過此次實作,將在歷史系所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實體,是一件快樂的事。在過程中,和指導老師的討論、同學之間的意見交流,是他撰寫過程中最大的動力。

英文系陳冠郡則表示,「做研究必須從做中學,沒有真正動筆寫很難有所進步,也很難知道有什麼地方思考不夠周詳,或是自己也許有哪些盲點。」他希望能自我挑戰,未來期待可以進行規模更大、時間更長的研究,為台灣母語保存貢獻一己之力。

與會受獎歷史系藍適齊教授則鼓勵政大學生,把握機會練習口語和文字表達能力,縱使研究過程漫長艱辛,過程中的成長卻是永遠的。中文系廖棟樑教授亦表示,從事研究可大幅增強文字能力,在場流利地分享經驗的獲獎同學就是最好的證明。


研究創作獎獲獎生(左上至右下):法律系蔡鎮全、哲學系陳薈雅、中文系簡香靜、英文系趙彥翔、
地政系蔡侑呈、中文系呂俊葳、
歷史系林于庭、英文系陳冠郡,恭喜得獎同學。

最後修改時間:2018-08-02 PM 4:04

獲獎訊息獲獎訊息獲獎訊息
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研究倫理線上審查系統政治大學出版社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