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思源論文獎頒獎 政大奪歷史社會雙首獎

首頁-焦點訊息
張貼人:朱倩儒公告日期:2015-09-28
裝飾性圖片

【校訊記者莊智勛報導】期望建立華人人文社會科系學術主體性,促進中文成為學術界另一指標語言,第四屆思源人文社會科學博士論文獎28日舉行頒獎典禮,今年共有兩岸各學門共17位博士獲獎。

綜觀今年得獎情形,臺灣學子共獲得三首獎、五優等,政大臺灣歷史研究所陳家豪、國家發展研究所張芳華分別獲得歷史、社會學門首獎,中央大學中文系陳儀則獲得哲學學門首獎。

「思源人文社會科學博士論文獎」由新聞系校友、泛太平洋集團總裁潘思源補助設置,每年廣徵兩岸四地青年學子,將各自專業研究成果放在齊一公平的學術平台接受評比,獲獎作品再由政大出版社協助出版。

潘思源表示,自己推動辦理這項論文獎,一方面鼓勵兩岸學生發表論文,特別鎖定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盼能幫助兩岸四地的人文社會科學界發展。另一方面,自己也希望促進論文數量、閱覽量,期望政大評等可以提高,「可以報答政大的教育之恩」。

「人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社會首獎得主、國發所張芳華表示,得獎者能做到「立言」相當不容易,除了要有創新的見解、清楚的邏輯外,通勤上課、查找資料等研究過程也非常辛苦,但辛苦的代價就是擁有「發現知識的喜悅」,進一步還有論文獎殊榮,讓他覺得非常榮幸。

來自對岸中國政法大學、法律首獎得主苑寧寧引用唐代詩人杜甫詩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形容研究過程中的心得。他說,在這段時間中,偶爾會突然懷疑自己,甚至到了論文的最後一個字都還無法鬆懈,如今得到肯定讓他建立信心,更有繼續從事學術研究的決心。

歷史首獎得主陳家豪感謝政大提供多元的人文社會學習環境,讓他能完成跨歷史、經濟學、會計學的研究主題。「相信所有得獎都是無數心血、努力乃至犧牲身體健康所換來」,但對於自己能夠遇到好的指導老師、家人和另一半則是幸運之處。

出席頒獎典禮,校長周行一感謝潘思源對政大的幫助,使政大的聲旺得以提高,對於華人學術界更有很大的貢獻,期望政大師生能繼續將學術發揚光大;副校長、論文獎召集人王振寰也鼓勵得獎者都可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政大出版社統計,思源博士論文獎自2011年起舉辦四屆以來,已獎勵60位青年博士,其中臺灣共獲13項首獎、17項優等;中國大陸則獲得11項首獎、19項優等,兩岸四地的新生代學術表現,可以說分庭抗禮。

副校長王振寰(左)頒獎予社會學首獎得主張芳華(右)。攝影:許睿庭。
副校長王振寰(左)頒獎予社會學首獎得主張芳華(右)。攝影:許睿庭。

校長周行一(左)頒獎予歷史首獎得主陳家豪(中)。攝影:許睿庭。
校長周行一(左)頒獎予歷史首獎得主陳家豪(中)。攝影:許睿庭。

思源基金創辦人潘思源(左)頒獎予法律學首獎得主苑寧寧(中)。攝影:許睿庭。
思源基金創辦人潘思源(左)頒獎予法律學首獎得主苑寧寧(中)。攝影:許睿庭。

校長周行一(左)贈送曾經獲頒此獎學金而出版成書的論文予思源基金創辦人潘思源。攝影:許睿庭。
校長周行一(左)贈送曾經獲頒此獎學金而出版成書的論文予思源基金創辦人潘思源。攝影:許睿庭。

最後修改時間:2015-10-22 PM 5:29

獲獎訊息獲獎訊息獲獎訊息
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研究倫理線上審查系統政治大學出版社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