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創新方式協助脫貧 「興隆安康·共好文山」實踐共善價值

專題報導
張貼人:許靖宜公告日期:2018-04-02
 【校訊記者胡安妤報導】社會科學學院提出「興隆安康·共好文山」社區共善計畫,社科院江明修院長期待,透過政大與社區組織整合,提出創新方案,協助解決安康社區問題,並從脫貧、新住民關懷、兒少及家庭服務、法律扶助等方面著手,傾學校之力,實踐共善價值。計畫協同主持人王信實老師則希望透過「興隆安康·共好文山」社區共善計畫,肩負政大頂大頭銜的使命,跨部門、跨領域投入,以創新方式解決社會問題。
 
翻轉弱勢處境  專業投入協助安康社區脫貧
 
「興隆安康·共好文山」社區共善計畫由社科院規劃,周行一校長擔任計畫主持人,經濟系副教授王信實擔任協同主持人,並獲江明修院長大力支持。王信實老師指出,安康社區中低收入戶佔比超過九成五,四十餘年長期累積下來的問題,讓當地居民飽受標籤化與汙名化。如要翻轉現況,必須與社區建立信任關係,逐步了解問題,透過專業培力,協助脫貧,翻轉弱勢處境。
不過,安康社區多數居民缺乏「脫貧」動力,由於投入就業市場所得,未必能立即滿足經濟獨立所需,原先救濟經濟弱勢的金錢補助美意,卻成了貧窮惡性循環的種子,成為安康社區最大的隱憂。為解決此問題,計畫先自兒少及家庭服務與新住民關懷著手。
王信實老師表示,在新住民關懷方面,將透過華語教學設計,補足讀與寫的缺口,讓新住民更具經濟獨立能力;在兒少方面,王信實老師表示,每一個出生於弱勢家庭的孩子,在進入正規教育體系後,都不應該被放棄,應該讓他們有機會、有能力翻轉現狀,期待藉由計畫導入資源,提升弱勢孩子的學習機會。
此外,王信實老師亦赴新加坡考察當地「組屋」政策,從結婚、生育到住房等,整體規畫解決問題,雖然國情不同,但仍有其參考價值。
 
跨域鏈結在地 政大可望突破安康社區經年問題
 
安康社區中仍有許多深耕組織,如利伯他茲基金會、忠信食物銀行、崔媽媽基金會等長期投入,法扶基金會在計畫中也扮演重要角色,政大長期以來亦有零星計畫進入,王信實老師說,未來透過組織化模式及創新思維,藉「興隆安康·共好文山」社區共善計畫讓政大成為平台,運用紮實的理論建構專業,作為行動基礎,串聯校內外資源及社區深耕團體,共同協助安康社區翻轉現況。
江院長將此計畫比擬為兩大球體,一為政大各系所,另一則為社區組織,將原先各自為政的兩者搓揉在一塊,成為一個大的整合體,展現人文大學城之能量。江院長特別肯定王信實老師強大的串聯力及黏附力,除了校內,更號召各方人馬,橫跨醫療、美學、諮商輔導等領域,不僅從生存面著手,更深入至心靈層次解決問題,「這幾年因政策所造成社區問題,可能被政大突破」。
王信實老師表示,計畫分為法律扶助、社區脫貧、兒少及家庭服務及新住民關懷,雖分作四大主軸,但彼此之間相互支援、具整體性觀點,可說是一體四面。面對龐大複雜的安康社區,要參與其發展,需探求裡頭的需求,計畫四大主軸,是初步掌握的面向,並不排除發展出其他可能。
 
人文大學城 學術實踐共善價值
 
江明修院長對於計畫抱持高度期待,「這不只是一個計畫,而是對整個社科院,甚至整個學校,讓社會感受到政大學術影響力,可以幫社會解決問題、同步成長。」除預見政大學術研究及教學能有根本性轉變,從利己角度化作利他視角,更期盼安康社區能有所翻轉、發展特色,讓共善價值得以實踐。
「整個社科院跟整個學校都應該做這件事。」江明修院長指出,社科院本身極具多元包容性,與社會進步發展關係甚密,加上政大濃厚的入世傳統,即便該計畫由社科院主導,各院也義不容辭地參與其中,近乎傾全校之力,以圓滿整個計畫。江院長期待,透過該計畫藉由安康平宅作為實驗工作點,打造未來三十年能解決社會問題之人才,將創新實作課程帶入,讓理論不單憑空想像,也誠摯盼望各方有志之士貢獻己力,自告奮勇投入。(摘自校訊新聞)


上圖左:
江明修院長(右)、王信實老師(左)深入安康社區,了解當地需求(照片來原:王信實)。
上圖中:王信實老師
與當地深耕組織交換意見(照片來源:王信實)。
上圖右:
期待透過計畫整合,翻轉安康社區現況(照片來源:王信實)。


參考連結:https://goo.gl/o9qZKe
最後修改時間:2018-04-02 PM 4:00

獲獎訊息獲獎訊息獲獎訊息
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研究倫理線上審查系統政治大學出版社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