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國關中心訪問學人座談會 談澳大利亞智庫與學術界動態

專題報導
張貼人:許靖宜公告日期:2018-07-06
 【國關中心訊】國際關係研究中心5日舉行「澳大利亞智庫和學術界的動態:政策制定的回顧與展望」座談會,主談人邀請訪問學者Christopher Roberts針對澳洲的智庫與學術界情況進行介紹。Christopher Roberts現職為澳洲國家亞洲研究中心(NASC)主任、坎培拉大學治理與政策分析研究所(IGPA)兼任副教授。本場座談由國研中心袁易研究員主持、劉復國等多位學者共同與談,引起廣泛討論。
 
如何理解澳洲當前學術的基本動態?Roberts以臺灣與澳洲的數據比較,說明兩者在大學數量、國際學生以及學生出國人數之差異。灣有高達六萬多人出國留學,而澳洲只有約四萬五千人,「但在國際學生人數上,澳洲比灣多了很多。」Roberts也表示,澳洲學生在國外註冊人數的排名,第一是美國,第二就是中國,灣則排在第二十四位。
 
Roberts強調,澳洲智庫與學術界有比較強的連結。澳洲比較不像灣,學校和智庫是兩回事,「澳洲的智庫有95%~99%是從學校菁英培養出來的。」另外,在澳洲政府下的教育與訓練機構,往往也會追求與學校的協調及出錢支持國際教育與研究,達成政府與學術界的合作關係。
 
至於澳洲當前的教學動態與環境,則呈現越來越商業化的傾向。Roberts指出,有些學校開始會限制新課程的最低招生人數,「教育委員會規定大學本科人數最少不能低於50位學生、研究生不能低於20位學生」。另外,他提及澳洲智庫環境與政策之間的關係時表示:「在政策、安全與防禦方面的智庫,部分因為政策上教師以教學為主,所以智庫是以虛擬的形式存在,產出也較不如其他實體的智庫,例如Roberts任教的坎培拉大學(University of Canberra)下所屬National Security Institute。但Roberts所屬的智庫Institute for Government and Policy analysis則不一樣,「IGPA除了高產出外,也加入了教學負擔」。
 
有時智庫與學術界會與政府有所分歧,「他們都有各自對彼此的觀點。」所以,智庫與學術界也可能採取透過參與政府的方式,來平衡他們對於資金的需求及對政策的回應。(轉載自校訊新聞)
 

 
Roberts分享經驗及觀點。照片提供:國關中心。


Christopher Roberts座談會現場。照片提供:國關中心。


 會後參與來賓合影。照片提供:國關中心。

最後修改時間:2018-07-10 AM 10:14

獲獎訊息獲獎訊息獲獎訊息
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研究倫理線上審查系統政治大學出版社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