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外交系舉辦博士論文研究學人講座 分析中國大陸崛起

專題報導
張貼人:許靖宜公告日期:2018-08-13
  【外交系訊】外交系於8月9日與臺灣民主基金會共同舉辦博士論文研究學人講座。本次以「崛起中國家的國際社會地位需求、比較及調整─以中國為例」為講題,主講人為臺灣民主基金會訪問學人Andrew Greve先生。Greve先生目前為美國 Rutger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其擅長領域為美國的東亞政策、兩岸關係、美台關係等,而在本次活動中,Greve先生也以其研究專長為在座師生針對中國大陸崛起的狀況提供其精闢論點。

 

本次講座分為「國家追求其國際地位的學術理論概要介紹」以及「以中國為案例的簡要解析」兩部分。在第一部分Greve先生首先提出,國家在追求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時會依據自身的硬實力為指標(諸如經濟力、軍事力、人口數量…等)。亦即,國家在衡量自身的能力後對自身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進行判定是否合於自身能力,若認為地位過低則會積極爭取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及發話權,反之,則會試圖保持低姿態以避免招惹麻煩。

而除了國家對自己的衡量外,更多是與其他國家進行「社會比較」,也就是觀察其他具有一定能力的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為何,進而判定自身在國際社會地位的金字塔中應位於何處。而其中又可分為「垂直比較」以及「水平比較」兩個標準。前者指的是國家會將自身的能力與位於國際社會金字塔中較高階層的強國,以及較低階層的弱國進行比較,進而能確定自身在金字塔中所應位處的高度。而後者則是指國家會將自己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與其地位或能力相近的集團國家進行比較。而國家對自身國際地位的調整程度以及手段方法則是由國內對國家的認同、國家與他國間關係、國際社會的互動文化所決定。

在第二部分中,講者則是藉由簡單梳理了二戰後中共政權的發展歷史及所處的國際環境,闡釋了為何今日的中國大陸會有試圖拉高其國際地位的企圖。其中要的時間點有三,分別是:中蘇交惡、美國交好、鄧小平時代。在
中國大陸與蘇聯交惡後,因為其分裂使得美國在亞洲的角色越顯重要。而在中美建交後,因為中美對蘇聯有著共同的戒心,因而使兩國長年來一直維持著亦敵亦友的狀態。隨著中國大陸進入鄧小平掌政的時代,其所推行的改革開放使中國大陸的國力日漸強盛,而隨著中國大陸後續幾任領導人的執政使中國在經濟、科技、工業、教育…等多項領域皆有長足發展,再加上冷戰結束後中美早已少去共同敵人蘇聯,中國大陸自然是希望能取的其該有的國際地位。

而在講座最後,講者也指出
中國大陸究竟是否會繼續無止境的追求其國際地位的提高,則仍須視中美間在未來的競逐中會如何進行而定。(轉載自校訊新聞)


講者進行主題講述。照片提供:外交系。


講座結束後,講者與基金會副執行長盧業中教授(左一)、評論人丁樹範教授(右二)
及主持人連弘宜教授(右一)合影留念
。照片提供:外交系。


最後修改時間:2018-08-15 PM 3:14

獲獎訊息獲獎訊息獲獎訊息
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研究倫理線上審查系統政治大學出版社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