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高教深耕反映政大持續進步 周校長感謝師生同仁努力與貢獻

專題報導
張貼人:許靖宜公告日期:2018-02-22
  

【秘書處訊】教育部公布「107年度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審查結果,校長周行一表示,政大所獲補助經費反映出學校長期整合學術研究、教育以及公共性之能量,解決社會問題、落實社會責任等成果,非常感謝教育部肯定政大的努力,與師生同仁們的付出與貢獻。這也顯示,政大是一所持續上升、進步的大學,居台灣人文社科領域的領導地位。然而,高教深耕計畫第二部分(簡稱全校型計畫,國際競爭型大學)完全沒有人文社科領域大學在列,顯示政府仍陷入「重理工、輕人文」的失衡與舊思維,無異自我限縮整體高教國際競爭力的未來性,甚為遺憾。
 
2228_6dce5716.jpg
 
高教深耕第二部分「協助大學追求國際一流地位及發展研究中心」總預算53億元(全球型40億元、研究中心13億元),全校型計畫僅選定4所學校,周校長認為,政府期望「強化國家國際競爭力」,事實上,台灣具備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學絕不僅止4所,面對國際高教競爭,開放與鼓勵的「政策」極端重要,不僅不宜獨漏人文社科等領域,同時,更應讓各領域有能力的學校都能參與打國際盃,倘若囿於經費資源減少學校數,勢必打擊或「不當貶抑」過去辛苦建立國際聲譽的大學。教育部雖表示有24校將發展成65個特色領域研究中心,成為具特色領域國際競爭力的大學,但一所學校的國際地位與聲譽是全面性的,並非幾個特色領域研究中心所能代表。

周校長提醒,全球的核心問題幾乎都屬人文社科領域,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不應只著重培養技術專才,更應以人文精神及社會發展為主軸,培育未來兼備科學技能、人文關懷,對社會議題關注的一流學子。現階段,國家社會亟需人才不僅止於理工資訊科學能力,更應具備跨領域思維整合與邏輯思辨能力,我國高教發展須避免複製相同困境與問題,改善長期過於偏重科技人才培養、大學研究項目過度向科技領域傾斜等現象,也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保留發展空間。

政大堪稱國內最國際化的大學,現有720所締約姊妹校、遍及五大洲68國;全校16,000名學生,外籍生總數約達3,300名(近三年成長幅度達24%),本就具特色領域國際競爭力。周校長強調,政大9個學院陸續推出「英語授課學程」(ETP),藉由推動設置ETP、強化國際招生與輔導、雙聯學位、海外學習,加上預定今年成立的國際學院,建構國際化校園、形塑多元國際學習氛圍、推動行政國際化,政大將更充分發揮多元跨域、在地與國際連結優勢、強化國際移動力及世界競爭力。

周校長指出,政大早已凝聚共識擘劃未來五年校務發展藍圖,提出可行策略與行動方案,布織全球網絡據點,以政大人文社科研究實力,突破國家國際地位與影響,擴增社會責任動能至國際,在教育與學術間產生貢獻。未來在國際競爭發展策略上,將持續針對學術研究能量、國際人才培育與延攬、產業創新研發等三方向並進;基於整合學術人力資源發展策略,訂定「國立政治大學教師員額核給策略」鼓勵積極攬才,且已努力尋求外部資源,以每位待聘員額120萬元為挹注基準,提供各學院全球攬才相關經費,以助學院國際攬才更具競爭力。周校長表示,政大自105學年度實施課程精實,金字塔型開課結構,以學院為整合開課單位,同時提供學生多元跨領域學習環境,以「低門檻,高標準」原則推動輔系雙主修辦法修訂等,藉由課程精實與配套,調整教師教學及研究負擔合理化,追求均衡與卓越,幫助學生基礎、紮實、多元學習,培養具解決問題能力、知識跨域整合、因應未來變革之跨領域人才。
 
周校長強調,政大努力的成果已展現一流人文社科大學應有的遠見、格局與承擔,未來將持續創造卓越、超越深耕,成為「領導思想、啟發社會、影響世界」的人文社會科學重鎮,與在地、國際雙邊接軌,連結國際趨勢,解決臺灣社會問題,真正成為國際一流大學。(摘自校訊新聞)



參考連結:https://goo.gl/D1KopG
最後修改時間:2018-03-01 AM 9:52

獲獎訊息獲獎訊息獲獎訊息
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研究倫理線上審查系統政治大學出版社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