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臺灣研究中心講座 史丹佛法學院教授分享網路時代的民主危機

專題報導
張貼人:許靖宜公告日期:2018-09-06
  【記者顏妤恬報導】臺灣研究中心-深耕計畫「褪色的臺灣奇蹟:千禧世代的危機和挑戰」團隊、臺灣政經傳播研究中心及選舉研究中心,邀請史丹佛法學院Nathaniel Persily教授以「Can democracy survive the internet?」為題,分享對網路時代民主危機的觀察。Persily教授一開場便以總統勘災時回應民眾揮手的照片,被後製成看災民笑話為例,指出臺灣的民主與世界各國一樣,正遭受新型態的打擊。Persily教授演講內容深入淺出,深刻描繪今日民主社會在網路世界中的扭曲面貌,引發現場聽眾熱烈提問討論。

網路對民主的影響以2016美國總統選戰畫下了一條分水嶺。在此之前人們多對網路的發展持樂觀態度,認為網路造就了小額捐款、幫助少數族群發聲;然而歷經2016瘋狂的美國選戰後,焦點轉向假新聞、假帳號、網路操弄、仇恨言論等負面問題。Persily教授認為,這是因為網路對民主的幾項核心價值觀造成了根本性的挑戰:第一,真理越辯愈明;第二,多數認同是真理與體制的基礎;第三,選舉活動的範圍僅限於人類(而非機器人)與本國人(而非外國人)。

「網路對民主最大的威脅,正來自網路本身民主的特質。」Persily教授語重心長地指出。雖然如今社會中的民主危機不僅是網路發展所造成,但Persily教授指出幾項網路對民主造成的特殊威脅,分別是高速與巨量、匿名性、趨同性、挑戰國家主權與壟斷性。網路訊息的高速及巨量使得假訊息四處流竄;匿名性與趨同性造就了假新聞和仇恨言論蓬勃發展,以往孤掌難鳴的少數極端主義,現在可透過網路輕鬆找到同溫層,形成迴聲效果與過濾氣泡;Facebook、Google、Twitter等網路平台可輕易壟斷資訊;最後,網路突破了國家主權的界線,外國影響滲透難以防範,外國平台的不同言論標準也無法可管。

為了降低網路對民主的威脅,Persily教授歸納了8D解法:Deletion(刪除)、Demotion(降階)、Disclosure(揭穿)、Delay(延遲)、Dilution(淡化)、Distraction/Diversion(轉移)、Deterrence(嚇阻)、Digital Literacy(數位識讀)。然而Persily教授對於這些解法的效果並不樂觀,談到未來發展,Persily教授認為網路對民主的傷害恐將有增無減,加密通訊軟體、行動語音助理、後製影像、付費網軍等技術發展,將使得網路操弄更加嚴重。「有趣的是,我們今天討論的內容,幾個月後可能就完全不同了!」座談的尾聲,Persily教授說到,「對學界而言,這可是豐盛的大好時代。」

Nathaniel Persily教授曾在哥倫比亞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院任教,目前任教於史丹佛大學法學院。 Persily教授主要研究美國選舉法(民主法),其中涉及投票權、政黨、競選財務、重新劃分和選舉管理等問題。他曾擔任特別大師或法院指定的專家,負責為喬治亞州、馬里蘭州、康涅狄格州、紐約州、北卡羅來納州和賓夕法尼亞州選區劃分,並擔任總統選舉管理委員會的高級研究主任。他也是Social Science One計畫的負責人,規劃如何將臉書(Facebook)等社群媒體資料,提供學界研究使用。(轉載自校訊新聞)


 
史丹佛法學院Nathaniel Persily教授以「Can democracy survive the internet?」        會後合影。照片提供:臺灣研究中心。
為題,分享對網路時代民主危機的觀察。照片提供:臺灣研究中心。


最後修改時間:2018-09-18 PM 4:10

獲獎訊息獲獎訊息獲獎訊息
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研究倫理線上審查系統政治大學出版社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