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發展研究國際研討會 聚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研究與實踐

專題報導
張貼人:許靖宜公告日期:2018-10-29
  【國家發展研究所訊】社科院國家發展研究所與臺灣發展研究學會於10月27、28日,在本校綜合院館共同舉辦第10屆發展研究年會。為擴大慶祝臺灣發展研究年會十週年,特別邀請日韓印尼學者與會以及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維吉尼亞大學政治系教授林夏如進行主題演講。國發所所長劉曉鵬主持開幕式,副校長陳樹衡、臺灣發展學會創會理事長王振寰教授、現任理事長湯京平教授受邀進行開幕致詞。

陳樹衡副校長開幕致詞,除了代表學校歡迎國外學者之外,也介紹臺灣發展研究年會與學會的發展歷程,及其對國內學術發展與社會實踐的貢獻。陳副校長並指出,發展研究所強調的跨領域研究與學習,對於解決高度複雜且涉及多領域的現實世界問題很重要,加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成為國家與國際發展的目標,在在顯示出發展研究的重要性,其重要性也可從發展研究已成為教育部明列為學門細項之一看出。

臺灣發展學會創會理事長王振寰教授表示,發展研究作為一個科際整合的學科,相對於英國歐陸國家的發展,尚處於初期階段,特別謝謝過去十年共同參與年會跟學會的伙伴。現任理事長湯京平致詞時指出,相較美國學界中「發展」是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領域的一部份,發展研究在英國與多數歐陸國家為一門獨立學科,這也影響發展研究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在深受美國學術發展影響的臺灣的發展。他也說,相較於歷史悠久的學會,發展研究學會的運作特別是年會的舉辦,在經費上往往承受巨大的壓力。

會議首日,維吉尼亞大學政治系與香港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成教授林夏如受邀以「臺灣與高收入陷阱(Taiwan and the High Income Trap)」為題進行演講。林夏如從臺灣近十餘年來發展面臨的各種困境,包括經濟成長放緩、平均薪資停滯、社會貧富差距惡化、青年失業嚴重切入,指出就人均所得而言,臺灣已經屬高收入國家,但面臨與日本十分相似的發展問題主要是少子化與高齡化。在詳盡分析臺灣的發展困境之後,林夏如指出中國應是臺灣克服困境持續發展的重要出路,但因兩岸關係與國族認同的因素,特別是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引發太陽花學運及其對隔年選舉所產生的影響,臺灣政府在促進兩岸經貿上需避免因經濟依賴而現縮政治空間,因而提出新南向政策。

會議第二天進行「臺灣經驗 2.0」主題論壇,邀請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臺灣大學城鄉與建築研究所張聖琳教授、政治大學社會實踐辦公室執行長湯京平,從社會創新、社區營造、學校參與社會治理議題進行演講跟意見交流,現場互動熱烈。唐鳳演講以強調臺灣暖實力開始,強調社會創新是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所必須,因為社會創新的核心內涵跟目的就是透過創新的方式跟治理,讓政策與實踐兼顧發展的重要面向,而非如以往強調經濟成長的發展需面臨犧牲環境保護與社經平等的嚴重問題跟代價。

唐鳳也說明政府在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上所提出的社會創新行動方案,並以他在政委工作上推動的改革做法跟經驗為例,從價值培育、資金取得、創新欲成、法規調適、推動拓展、國際連結等面向切入,強調跨部會整合在協調跟執行效率上的重要性,並以分散式帳簿的概念說明如何確切落實政府決策過程的公開透明。身為科技政委,唐鳳強調科技在社會創新與治理上可發揮的功用,在回答聽眾關於透過科技例如區塊鏈進行類似瑞士的公投直接民主時,他以 Polis 為例說明是可行的,且強調透過資訊科技也可進一步改善網路上公共討論的品質。

臺灣大學城鄉與建築研究所張聖琳教授具有豐富的大學參與社區營造經驗,她以「共探1989到2049社區營造的視角與方法?」為題,從1989年的無殼蝸牛運動開始講起,說明台大城鄉所透過走進社區參與社會實踐歷程與轉變。張聖琳說,青年與知識份子參與社會實踐,從之前的寶藏巖、紹興社區到後來的大溪與坪林的社會實踐參與,是從以社區營造為主轉變為以地方創生為主,所謂的「社區營造2.0」,且強調學校跨領域師生的參與。以坪林的「食養農創」、特別是青年回鄉的「新茶世代」為例,張聖琳詳細說明跨領域師生如何連結並經營場域,以及跨領域知識的建立。談及未來的發展,張聖琳在其帶領師生參與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的計畫中帶入區塊鏈跟IT科技,並以「未來城鄉劇場」邀所有參與者共同想像未來的社區跟城鄉。

政治大學社會實踐辦公室執行長湯京平先說明,論壇主題訂為「臺灣經驗2.0」的意義,主要是顯示跟強調臺灣公民社會在參與治理及發展上所發揮的能量跟扮演的角色。他也以所參與規劃執行的多項大學社會實踐計畫為例,說明大學透過這些計畫參與社會治理的想法,特別是在自主治理的社會中大學可以以及應該扮演什麼角色。湯京平說,以大學社會責任的全球趨勢來看,可以整理出關於大學角色的三種典範,包括英美接近「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歐陸特別加入新的元素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日本賦予大學地方創生角色,臺灣目前所倡議的大學社會責任基本上是複製日本經驗。

國發所劉曉鵬所長表示,本次會議共錄取並發表百餘篇分別以政治、經濟、社會跟永續發展為主題,東亞各國包括臺灣、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印尼等各國為案例的研究論文,且邀請各領域的重要學者進行評論。他說,作為第十屆發展年會的主辦單位,國發所很高興許多曾經或現在在政府單位或非政府組織擔任相關工作、兼具理論研究與政策實務經驗的專家學者,願意在百忙之中撥冗與會擔任主持或評論工作,也很高興許多學者透過發展年會這個平台跟機會,發表論文分享豐富的研究成果。(轉載自校訊新聞)

   
副校長陳樹衡於年會開幕式上致詞。照片提供:國發所。                                          維吉尼亞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林夏如教授擔任主題演講嘉賓,以「臺灣與高收入陷阱」
                                                                                                                                     為題演講。照片提供:國發所。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擔任主題論壇主講人,著重科技在社會創新與達成聯合國永續   臺灣大學城鄉與建築所張聖琳教授,於主題論壇上分享其大學參與社區營造的豐富經驗。
發展目標上可扮演的角色。照片提供:國發所。                                                          照片提供:國發所。

   
 臺灣發展研究學會創會理事長王振寰於開幕式致詞,特別感謝學界伙伴們在過去     年會召集人湯京平教授以政治大學社會實踐辦公室執行長身份擔任主題論壇
十年裡的付出跟參與。照片提供:國發所。                                                                「臺灣經驗2.0」主講人。照片提供:國發所。


   
與會來賓於開幕式後合影。照片提供:國發所。                                                         以臺日韓三國發展援助為主題的場次,由日本KondohHisahiro教授、韓國Seowoo Kim教授、
                                                                                                                                      台大地理系簡旭伸教授發表論文,並邀請到國防與安全研究院執行長林正義教授擔任主持人,
                                                                                                                                      前國安會及總統府秘書長外交系退休教授林碧炤教授、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博士、中山大學
                                                                                                                                      中國與亞太所教授兼國家政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擔任評論人。照片提供:國發所。

 
   
以印尼學者為主的場次聚焦討論印尼移工與遷移的相關議題,邀請到專研移工問題   主題論壇「臺灣經驗2.0」吸引許多校內外師生參與,互動熱烈。照片提供:國發所。
的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台大社會系教授曾嬿芬擔任主持兼評論人,
政治大學民族系 Courtney Work 教授擔任評論人。照片提供:國發所。


最後修改時間:2018-10-30 AM 10:38

獲獎訊息獲獎訊息獲獎訊息
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研究倫理線上審查系統政治大學出版社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