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研究成果

:::

陶亞倫前進聖塔非新媒體藝術節 升級感知打破虛擬與現實疆界

焦點人物
張貼人:許靖宜公告日期:2018-06-25
  【校訊記者衣桂瑜、傳播學院記者王昱翔報導】傳播學院教授兼視覺藝術家陶亞倫與文化部駐休士頓臺灣書院與國際策展人王俊琪合作,6月8日起於美國新墨西哥州聖塔菲國際新媒體藝術展(CURRENTS NEW MEDIA),和王福瑞及丁建中共同推出國內科技藝術與聲音藝術經典代表作-「Your Chance Encounter 逢著你的機遇」,將臺灣新媒體藝術創作於美國聖塔菲國際藝展發光。
 
陶亞倫的「時間全景(Time Panorama)」以虛擬實境的動態裝置引領參觀者走過一片黑暗的工業景觀,如同已被廢棄而沉悶而無人居住的灰色室內空間。透過實體空間與虛擬實境的重合與反差,誘導參觀者展開光影虛實的哲理思辯,慢慢地在室內探索、尋找光線。目的在於意在引起觀眾的思考在資訊科技世代的生活。光纖和媒體技術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地理距離,但也剝奪了人們對現實世界的直接體驗和對身體的認識。他鼓勵觀眾探索自我意識的邊界和進行最大限度的哲學反思,觀眾也將意識到自己也是作品敘事的一部分時,體驗到觀看上的新方法與觀看的新思維。
 
相較過去以文本及劇情為主的傳統媒體,陶亞倫認為新媒體的特色在於跳脫既有的視覺敘事手法,不再以文本、劇情為主體,轉而專注於新形式帶來的升級感知,並探討未來科技對人類的影響。他也提及這次的參展作品「時間場視」便與傳院訓練的思維相當不同,除了跳脫劇本敘事,更著重於親身參與的體驗,他強調:「媒體已經走向升級(感知)的科學,而不是觀看的媒體。」
 
陶亞倫此次前往參展的聖塔非,是僅有七萬人口的鄉下小城鎮,但當地卻有大量的藝術創作者且新媒體藝術也相當發達。他指出新媒體目前雖仍屬於小眾藝術,但歐美對該藝術的接受度卻比台灣高出不少。對於台灣目前仍缺乏市場的現況,陶亞倫認為跨領域的科技人文結合是當代趨勢,或許台灣人民需要多培養幽默感及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整個國家也會更有發展力。

美國聖塔菲國際新媒體藝術展,每年徵求參賽者以獨特的方式,利用科技作為表達與溝通的工具,藝術家與科學家、程式設計師和開發人員和合作,將藝術和美學融入他們的研發計劃。並串聯美國在地藝術家跟國際藝術家相互交流,除了展覽之外,也提供座談會、工作坊和多媒體表演。臺灣除推出新媒體藝術創作外,6月9日也於展場舉辦「通向媒體藝術中的參與 (Towards Participation in Media Art)」座談,廣邀國際策展人、新媒體藝術家參與對談,相互交流科技結合藝術創作發展趨勢以及創作過程甘苦。
 
此外,陶亞倫還為美國在台協會打造VR作品「彩蝶中庭」,日後會落成於內湖新館的蝴蝶廣場。他表示作品中的兩隻蝴蝶分別代表美國與台灣,透過VR科技讓兩隻蝴蝶飛出牆面,使民眾能在廣場中央感受蝴蝶於身邊飛舞的美景。本作品目前正於二二八紀念館展出。



觀展民眾體驗陶亞倫作品「時間全景(Time Panorama)」。照片提供:陶亞倫。

(摘錄自校訊新聞)

最後修改時間:2018-07-02 PM 3:08

獲獎訊息獲獎訊息獲獎訊息
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研究倫理線上審查系統政治大學出版社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