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吳玉山講座教授開講 斷層線上中小國家的自處抉擇

專題報導
張貼人:許靖宜公告日期:2018-11-05
  【國際事務學院訊】國際事務學院3日上午舉辦吳玉山講座教授專題演講,由副院長兼東亞所所長王信賢教授主持,本院教師出席踴躍,同學亦反應熱烈,也有不少外校人士響應前來。

吳玉山教授以「東亞與東歐地緣斷層線上中小國家的戰略抉擇」為題,分析位於東亞與東歐地緣戰略線上,中小國家對大國可能的策略選擇。從臺灣的處境出發,吳教授指出,21世紀以來,「中」美兩強對抗重塑了世界地緣、政治、制度與文化,臺灣處於兩強之間,如何安身立命?跟處於同樣情境的國家,有何異同?是否能從東亞前現代的歷史找到借鑑?吳教授分別從「跨域」與「跨時」兩個面向進行研究,一是比較東歐斷層線上的烏克蘭與東亞斷層線上的臺灣,一是爬梳歷史事件與現今發展比較。此次演講著重「跨域」比較,分析小國對大國的「抗衡」、「扈從」策略,以及中間的「樞紐」與「避險」角色。

吳教授認為,處於兩大國之間的小國,可以選擇成為其中一方的夥伴,或是選擇成為避險者、樞紐角色。但這三種角色的保障性與看重度成反比,如同投資一樣,低風險、低利得者保障性最高、看重性最低,此為夥伴角色;樞紐如同高風險、高所得的股票,保障性最低、看重性最高;避險者則介於兩者之間。對於小國而言,這些選擇都是「有限」的,因為小國必須「選邊站」,須靠攏某一大國對抗另一大國。

最後,吳教授以烏克蘭和臺灣進行比較,認為兩國同處斷層線上外,國內皆存在認同爭議,又在文化、歷史上與大陸強權關係密切,但又仰賴海洋強權維繫安全。只是,烏克蘭嘗試做為樞紐帶來的是悲劇,臺灣則是從扈從走向避險者,但也面臨不確定的安全保障、國內政治壓力等困難。2016年民進黨政府上台後,臺灣似又重新走向美國「小老弟」的扈從角色,但面對川普美國中心的政治考量,以及中國大陸的壓力,臺灣要如何自處,有待深入研究與規劃。

演講最後,與會老師、同學就歐盟在其中的角色、如何在大國間「押寶」、海洋聯盟的鬆動、小國合縱的可能性等議題與吳教授進行討論與思辯,為此次演講劃下完美句點。

吳玉山教授為東亞所所友、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UC Berkeley)博士,從107學年度開始擔任本校國際事務學院兼任講座教授,其目前為中央研究院第31屆院士、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與台大政治系合聘教授。主要研究旨趣為社會主義國家經濟與政治轉型比較研究、憲政制度、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研究、俄羅斯與東歐研究、國際關係理論。此次演講為吳教授擔任講座教授的首場演講,日後將會舉辦研究工作坊,歡迎有興趣的師生密切關注國際事務學院與東亞所網頁。(轉載自校訊新聞)


演講座無虛席,台下聽眾專注聽講。照片提供:國際事務學院


老師親切地與台下觀眾互動。照片提供:國際事務學院


演講最後,由副院長兼東亞所所長王信賢教授頒發感謝狀
照片提供:
國際事務學院

最後修改時間:2018-11-06 AM 9:28

獲獎訊息獲獎訊息獲獎訊息
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研究倫理線上審查系統政治大學出版社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