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原住民族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回顧與展望論壇」圓滿落幕 獲各界廣大迴響

專題報導
張貼人:許靖宜公告日期:2019-03-12
  【民族系訊】由教育部及原住民族委員會支持,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地政學系及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原住民專班籌備處主辦的「原住民族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回顧與展望論壇」於3月8日下午圓滿落幕。本次論壇針對原住民族土地政策和環境規劃進行回顧與展望,邀集國內研究原住民族土地之專家學者,結合民族學、人類學對文化之重視,以及地政學對具體土地制度的認識,進行理論與經驗之跨領域交流。土地,是原住民族跟國家之間和解的關鍵,也是原住民族主體發展的核心。台灣社會與原住民族關係的調整,仍需仰賴制度面改革的層層推進。近年傳統領域劃設爭議及保留地長久以來的問題,都反映出深化土地論述、培養土地專業人才的重要與迫切。本次論壇由政治大學校長郭明政於開幕時致詞,郭校長表達了對於原住民族研究的支持,也期許政大之原住民族碩士專班、跨國移地研究與教學合作都能有進一步的推動。

本次論壇安排四個主題,由「土地歷史與文化生態」、「傳統領域與轉型正義」釐清過去土地移轉的背景脈絡及族群間土地競合的政策性因素,再談到「自然資源與治理制度」、「國土計畫與當代發展」原住民族土地面臨的當代挑戰與機會。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詹素娟老師在日治時期東台灣平地原住民族土地特殊的變遷歷史中,以新史料顯示三七五減租及耕者有其田政策對原住民土地權的傷害;政大民族學系
教授傅琪貽也從歷史中,看見大豹社因隘勇線推進如何一步步失去土地進而從地圖上消失的過程;台大人類學系副教授羅素玫以都蘭部落的研究,指出文化動態變遷的性質;臺東大學老師蔡政良則從都蘭部落與退輔會、林務局協商的經驗,強調培養部落人才的重要性。
 
第三場次「自然資源與治理制度」,中正大學
老師浦忠勇分享了台灣高山原住民族群與河流有關的的知識與文化,同時也以國家機關與社區治理河川的不同方式為例,鼓勵原住民社會以「傳統作為方法」,把傳統的知識找回來,將傳統知識與部落營造、環境保存做連結。政大法律系老師吳秦雯透過林田山觀光文化園區的例子,爬梳了不當行政處分註銷保留地登記的過程;臺東大學老師林靖修分享了參與佳心舊社布農族修復石板屋計畫之經驗並建議政府減少層層疊加的法律限制,才能夠真正促進文化復振的發展。
 
第四場次「國土計畫與當代發展」,台灣城鄉發展學會
理事長吳勁毅一開始即破題表示:「國土計畫是可以讓大家由下而上做自己的一個過程」,原住民族自治的目標,不僅涉及到國家與原住民族之間的權力關係,同時也涉及到不同族群或部落對於土地治理的模式。政大地政系老師戴秀雄亦提到國土計畫的目的是要讓各種土地的利用和諧並存,減少爭議,而國土計畫所帶來的最大改變不是提供方案,而是給在地居民機會,由下而上來解決問題。雖然開創了可能,提供原住民族生活和土地利用調整的可能性,但同時也提醒必須由部落族人對自己土地利用遭遇之問題和未來土地規畫,都有充分表達的機會。
 
論壇中,與會者皆認為原住民族土地事務推動及族群正義的實踐需要長期的努力,在近來傳統領域公告的衝突中,也看到原住民族土地論述再深化,以及培育相關土地人才的匱乏與重要性。時值政治大學經過教育部認定成立國內第一個「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原住民專班」,各界期許能透過專班串聯跨學科的研究和教學,同時培養學生思考自己家鄉的土地議題,結合部落經驗與操作專業,為家鄉土地的發展有所貢獻。郭校長接受採訪表示:「多少年來,我們原住民的政策的反思和討論裡面,土地永遠是最重要的。既然是土地問題,政大又有很好的地政系,土地又跟環境常常連結在一起,那民族系更不用說,長期關心原住民族議題,當然剛才有提到,法律系跟這一樣有密切關聯,那我們希望,在這一點上面,我們一定要發揮大學、學術界應盡的責任,跟台灣共同成長。」人才培力工作,並非一時半刻可以速成,政大期盼,能夠幫助族人接受跨領域的專業訓練之外,也能讓族人為自己族群和家鄉土地,找到未來可以突破和發展的方向。此次論壇匯集原住民族土地政策、環境規劃的建言以及提出對於原住民族土地人才培育之展望,也期待能促使台灣社會克服當前落實歷史正義與族群和解共生的挑戰。(轉載自校訊新聞)


政治大學郭明政校長蒞臨論壇致詞(照片來源:民族系)


政治大學地政系系主任林老生主任致詞(照片來源:民族系)


政治大學民族系系主任王雅萍主任致詞(照片來源:民族系)


本校教師、學生與校外來賓踴躍參與論壇(照片來源:民族系)

最後修改時間:2019-03-20 AM 9:48

獲獎訊息獲獎訊息獲獎訊息
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研究倫理線上審查系統政治大學出版社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