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華人文化與伊斯蘭」工作坊 邀請李豐楙教授分享馬來西亞華人宗教現象

專題報導
張貼人:許靖宜公告日期:2019-03-13
  【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訊】國立政治大學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主辦,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協辦,於3月5日假文學院百年樓330111會議室舉行「華人文化與伊斯蘭」工作坊。

此次工作坊主題聚焦在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宗教現象,由國立政治大學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成員、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教授蔡源林擔任引言人及與談人,會中邀請到國立政治大學名譽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教授李豐楙主講,同時與在場師生和校外聽眾對話。

李豐楙在本校中文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主要研究領域為文學評論,並在本校中文研究所以《魏晉南北朝文士與道教之關係》完成博士學位,李豐楙從文學評論轉向道教文學研究後,學術領域涵蓋道教科儀、道教文化與宗教藝術。李豐楙不僅在臺灣、中國從事華人宗教研究,更將視野擴及至東南亞的華人宗教,李豐楙認為華人有其思想、信仰、神話及習俗,若能從民族思維來詮釋華人的宗教信仰,可以理解華人的文化心理、社會現象,因此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特邀李豐楙分享他的研究成果,講題為「與異教/友教相遇:華人宗教在大馬的調適經驗」,憑其多年在馬來西亞從事宗教田野調查的經驗,為在場師生講述馬來西亞豐富的宗教文化。

馬來西亞是以伊斯蘭信仰為多數人口的國家,李豐楙在當地進行田野調查期間,鑽研馬來西亞的伊斯蘭、佛教與道教信仰,觀察華人在多元族群、文化的馬來西亞社會處境,尤其是在伊斯蘭社會脈絡下,馬來西亞華人如何受到友教的激發,開展出屬於馬來西亞華人的宗教信仰現象。本次演講內容,李豐楙表示他身為一位宗教學者,他是以「節俗信仰」的角度觀察馬來西亞華人社會,從先師爺、拿督公、九皇齋、義山搬遷事件和道教會等面向剖析馬來西亞華人的宗教信仰,並將其調查結果分成聖教的發現、南土的下巡、理念的移植和聯合的藝術四個觀念,且把四者加以貫串。李豐楙並指出馬來西亞華人基於多元宗教、文化與族群的特殊處境下,仍然具有某種程度的宗教意義,唯在宗教本質上,華人信仰、文化的意義超越政治性,並不會改變華人作為「大馬國民」的身分認知。

演講尾聲由
主持蔡源林總結,蔡源林特別感謝李豐楙能撥冗返校演講,為首場「華人文化與伊斯蘭」工作坊作出精彩的開場,馬來西亞的華人人口眾多,國立政治大學也與馬來西亞有極深的淵源,期許能透過一系列的工作坊,邀請臺灣從事伊斯蘭研究的學者分享研究成果,相信這將有助於促進本校學生理解伊斯蘭的宗教與社會文化。(轉載自校訊新聞)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所教授(右)擔任主持人(照片來源: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名譽教授李豐楙以「與異教/友教相遇:華人宗教在大馬的調適經驗」
為題進行演講
(照片來源: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


工作坊現場李豐楙教授與馬來西亞籍聽眾展開對話(照片來源: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

最後修改時間:2019-03-20 AM 9:56

獲獎訊息獲獎訊息獲獎訊息
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研究倫理線上審查系統政治大學出版社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