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興趣為基石、投入心與力! 科技部研究創作獎獲獎人分享研究之路

首頁-焦點訊息
張貼人:陳瑞英公告日期:2018-12-28
裝飾性圖片
  

 

與會創作獎獲獎生合影。(照片來源:黃彥琳)

 

研發長與得獎同學及師長合照,前排左起:林華恩、盧禹文、王傳翔、叢主沁、黃琬庭、許政賢、俞雋;後排左起:郭力昕、俞振華、楊建銘、林佳和、紀明德。(照片來源:黃彥琳)

 

創作獎獲獎生(左上至右下):社會學系盧禹文、心理學系江韶軒、心理學系翁幸妙、經濟學系俞雋、政治學系吳柏翰、法學院王傳翔、法學院林華恩、法學院叢主沁、資訊科學系黃琬庭,恭喜得獎同學。(照片來源:獲獎生)


【研發處訊暨校訊記者胡安妤報導】研發處於1219日舉辦106年度科技部大專學
生研究計畫頒獎典禮,研發長郭力昕首先恭賀9名獲獎生,也感謝指導老師不辭辛勞,政大學生秉賦優異又上進,指導老師熱忱付出,皆為政大難得資產。此外,其中3位獲獎生皆來自法學院法律系,除了肯定法學院積極參與外,也鼓勵各學院學生踴躍提出申請,把握大學生涯自我精進的機會。

為達學術紮根,使大學生提前接受及體驗研究訓練,科技部訂有「補助大專學生研究計畫作業要點」,若研究成果報告成績優良、富創意者,則可挑戰「研究創作獎」。政大106年度獲獎學生(刮號內為指導教授)總計9人,包括社會系盧禹文(熊瑞梅)、心理系江韶軒(廖瑞銘)、心理系翁幸妙(楊建銘)、經濟系俞雋(寇健文)、政治系吳柏翰(俞振華)、法律系王傳翔(王曉丹)、法律系林華恩(許恒達)、法律系叢主沁(林佳和)、資科系黃琬庭(紀明德)。其中,盧禹文、叢主沁、林華恩及王傳翔簡報分享其研究及獲獎的心路歷程,皆點出執行富興趣議題為要,但進一步挑戰研究創作獎,則需另有巧思。


大家之所以選擇進行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盧禹文、叢主沁及王傳翔不約而同皆啟蒙於課堂間,而有意報考研究所的林華恩,盤算利弊後,決定投稿計畫做為加分條件。眾人投身計畫各有插曲,但共同指出找到具熱忱、有興致的議題是首要之步。


不過,挖掘議題之餘,如何在計畫上精益求精,成功追求研究創作獎之殊榮?盧禹文點明,研究方向須具發展性、前瞻性,哪怕只是小創新。此外,她認為計畫書需精緻以待,「觀摩得獎作品,很少是頭重腳輕的」架構完整、四平八穩、排版清楚及文獻回顧工作充足等,是她觀察到的得獎作品特色。「有能力的話,比較法的研究我非常推薦!」叢主沁結合法學能力與日語長才,成就此分計畫,她指出,想在法律相關研究出類拔萃,除須具備實益性,嘗試比較法研究,引入他國觀點更能使評審眼睛為之一亮。


由於研究過程得處理龐雜文獻,對於甫踏入學術研究殿堂的大學生,是篤行及學習研究方法的難得機會,如何因應?林華恩分享,面對大量資訊可勤作筆記、摘要,使其清晰明瞭,也方便回頭檢視;他也說,將研究時刻放在心頭,除能維持研究熟悉度,更能迎來靈光乍現或柳暗花明。而酷愛學術研究勝過紙筆考試的王傳翔,從論文寫作中獲致不少自信,他建議,修習學碩合開課頗具助益,還能與教授、學長姐更為熟識,收穫滿滿。


至於其餘未登台發表的同學也提供其研究心得。心理系江韶軒研究靈感誕生於觀摩實驗室時,她坦言付諸實行並不易,可多與教授、實驗室的學長姐討論溝通、多多分享自己的想法。同為心理系的翁幸妙建議同學,若已設定好想做的題目,找該領域的老師為核心考量,但若沒有,則找相處最為融洽者。至於資科系黃琬庭研究主題發想於日常生活,而較不善寫作的她,透過詢問身邊朋友、老師及家人,以便將概念化為文字。


「可以提早做的事情就不要拖延,因為執行計畫時會充滿變數」政治系吳柏翰以過來人角度建議同學,他也指出研究過程中無形增加的人脈可能成為未來的資產,須謹慎面對。「不要指望把開學後期間當作自己研究的主要時間」經濟系俞雋也直言時間管理重要性,應善用寒暑期時間。


在場指導老師也提供回饋,因分享同學多為人文類,資科系副教授紀明德補充,資訊相關研究同樣重視各領域文獻結合,尚須留意系統的驗證,及質量化數據的蒐集分析;選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俞振華則表示,問對問題是成功第一步,別吝於發揮,「有時會驚訝自已的創造力和潛能!」。


106年度政大獲創作研究獎比率高達23.7%,遠高於全國之7.99%。法學院副院長許政賢也勤勉同學,無論繼續升學,抑或步入職場,研究能力皆是有益之重要訓練。



最後修改時間:2019-04-19 AM 10:54

獲獎訊息獲獎訊息獲獎訊息
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研究倫理線上審查系統政治大學出版社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