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黑金政治 探究反恐策略 李佳怡分析國際關係潛規則

首頁-焦點訊息
張貼人:朱廣方公告日期:2024-11-05
裝飾性圖片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的李佳怡教授,曾獲多次國科會計畫補助,更榮獲112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在學術界備受矚目(照片來源:李佳怡教授)



【研究發展處 記者: 廖嘉嘉、花清荷】侃侃而談能源議題,眼前這位綻放開朗笑容、眼神充滿光彩的學者,正是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李佳怡教授。她不僅榮獲112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成為備受關注的青年研究人員外,也多次獲得國科會計畫補助,研究領域廣泛的她,除了藉由各國官方恐怖組織名單觀察不同反恐效果,也曾分析國家石油開採速度與該國的政治連結,近期執行的國科會三年期計畫,嘗試以俄烏戰爭為例,探究地緣政治風險對能源安全及轉型的影響。

能源政策的安全與轉型 俄烏戰爭為各國帶來迥異影響

 

從小就喜愛關注政治新聞、渴望學習更多知識的李佳怡,大學時選擇就讀國立臺灣大政治系國際關係組,「國際事務就不再是只看灣這個國家,而是著眼全世界、不同國家之間的政治怎麼互動。」對此產生濃厚興趣的她,因此選擇攻讀碩士與博士學位。即便在博士時期便有研究經驗,但李佳怡表示,真正拓展她視野的契機,是畢業後於新加坡的工作經驗,在一個國際化的城市,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學者交流,更令她產生需要瞭解世界正在運行的實感。

 

奠基於過去的工作經驗,加上自身對題材的興趣,李佳怡全心投注在個人研究上,今年8月份,她獲得國科會的三年期計畫補助地緣政治風險對能源安全與能源轉型的影響以俄烏戰爭為例。「目前的進度就是我已經聘了一位助理。」李佳怡打趣道,卻也娓娓道來自己的研究初衷。她表示,俄烏戰爭的發生,幾乎影響全球能源的市場,而各個國家所受到的影響皆不同,像是歐洲國家因與美國是盟友關係,再加上民主政治因素,即便高度依賴俄羅斯的能源,也願意嘗試轉型以減少對其的依賴性;而印度、中國等國家可能因此能夠以更低廉的價格,自俄羅斯購入能源,就此層面而言,俄烏戰爭反而為這些國家的能源供給帶來正面影響。由此案例可發現,一個國家對能源的政策及改變,都與地緣政治及國際關係相互連結,這也是李佳怡試圖蒐集研究資料的方向。

 

談及對計畫的期待,李佳怡表示,即便現在還在資料蒐集,但有一些個案顯現出來的結果,符合自己的假設與想像,希望接下來可以獲得資料及數據的支持,得到一個不會相差甚遠的結論,「過去這幾十年來應該都是這樣子,一旦發生什麼地緣政治風險事件,就會有國家比較有動機想要改變他們的能源政策,或是使用不同的能源種類等等。」李佳怡分析道。

 

採越快越好? 從國際、國內政治探討為何各國石油開採速度不一

 

除此之外,從俄烏戰爭來看能源轉型議題,也並非李佳怡的第一個與能源議題相關的研究計畫,她也同時在進行自2022年便獲得國科會補助的兩年期計畫《影響石油開採速度的政治因素國家領導人、國內政治與國際政治之分析》。

 

「有了石油資源就等於可以發大財嘛。」李佳怡幽默地表示,除了自己一直對石油議題感興趣外,開啟這個研究計畫的目的在於,希望從政治性的角度來瞭解為何每個國家開採石油的速度皆不同,「大家應該會為了賺錢,會想要儘快開採,但有些國家開採速度會較快,有些較慢,因此我就很好奇說,其中有沒有技術之外的因素?

 

李佳怡進一步解釋,過去她曾閱讀過一個理論,表示石油是一個「資源詛咒」,意旨有豐富天然資源的國家,雖可以藉其致富,但在許多經濟學、政治學家的研究下卻發現,這些國家日後的經濟發展,卻往往不如那些沒有豐富天然資源的國家。「有一些能源相關領域的人在探究原因,但我覺得它跟國際政治其實有很大的關聯,我試圖從政治的角度進行分析。」李佳怡分享。

因此,李佳怡便分別由國際政治及國內政治著手研究。在國際政治方面,她認為有些國家會因為接收較多外援而減緩開採速度,因為外援代表了一種非稅收收入。國內政治方面,李佳怡表示更多與國家領導人有關她指出,石油產出國家中,如果有石油的收入,政府可提供更多的社會福利,甚至是在軍事方面能有所提升,而這個現象在威權國家中更為顯現。因此國家的政權穩固時,領導人會從長計議,減緩石油開採速度;但如果國家政權不穩、領導人任期較短,則可能出現加快開採速度,以賺取更多利益來鞏固政權的現象。

 

為此計畫,李佳怡蒐集了各個石油開採國的石油產量,並得出一個公式來計算石油開採速度,將結果比對當時的油價波動後,她發現兩者相符合,「其實也很合理,因為價錢就會影響到要不要開採,如果價錢很低,你當然就會認為毋須急著開採,可是油價很高的時候,大家就會投入積極開採。」得出這套資料後,李佳怡便可以運用這份數據,加上統計模型,分析出不同的國內、外因素如何影響各國的石油開採速度。

 

她同時也表示,做國際關係研究的好處即資料的蒐集多為現成的,不太需要去做田野調查,此計畫中的石油數據,更是有許多豐富且正確的來源,在資料的取捨上也單純許多,為其研究過程省下一些時間。

 

計畫中除了大樣本的分析,也有一些小個案吸引李佳怡的注意,她以委內瑞拉為例,表示委內瑞拉領導人靠石油收入得到人民的支持,但因整個國家太單一依賴石油為經濟來源,當國際油價突然大跌時,造成國內經濟非常大的動盪。

 

對於國際政治的影響,李佳怡也以蘇丹及中國為例,她表示中國近年非常認真在投資跟經營非洲地區,中國需要蘇丹的石油能源,而蘇丹需要中國在國際上為其發聲,兩國也因此形成互利關係。而談到計畫進度,李佳怡表示目前有些初步結果及一篇論文,仍在執行中。

 

有清單有效? 探討各國恐怖組織清單是否能有效反恐

 

除了國際能源議題,李佳怡另一大研究熱忱及亮點便是恐怖主義議題,她在2021年獲得另一個國科會計畫補助《官方恐怖組織名單的反恐效果》,嘗試探討官方恐怖組織名單是否能有效反恐。李佳怡表示,恐怖主義在臺灣社會並無太多著墨,但在國際間,這是一個重要議題。她指出,很多國家會公布自己的恐怖組織清單,但每個國家的清單內容皆不同,她便好奇,這些清單是否達到有效的反恐作用。

 

此計畫的雛形於在她在新加坡工作時便開始實施,她與一名日本學者合作,從2017年起開始蒐集恐怖組織清單資料,「困難點在於要去收集每個國家的恐怖組織清單,但每個國家所用的語言又不一樣,我們需要先去翻譯它。」另外,李佳怡表示,每個恐怖組織可能在不同清單上有不同的名稱,甚至有些恐怖組織會分裂或合併,這些變數也讓資蒐工作變得複雜,「他們不是合法的,恐怖組織較難搜尋到官方資料,因此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針對個別組織逐一查詢。」在辛苦的資料蒐集後,李佳怡跟她的團隊也建立一個資料庫,提供學術界使用,雖然資蒐工程龐大且耗費心力,但在過程中,能夠更深入地瞭解各恐怖組織的不同型態。


有了資料庫的支持,仍需克服如何將數據量化處理的難題,李佳怡分享道,他們找到一個簡單的方法,便是去觀察當該組織被指認為恐怖組織後,該組織的恐攻行動是否有減少,「理論上你是要反恐所以指認他,反恐當然就是要降低恐怖攻擊的次數,或是嚴重死傷程度等等。」雖然有了量化數據的方法,但李佳怡也指出,在不同讀者的解讀中,對於量化方式有不同的看法,她表示,有些學者認為恐攻次數並不準確,有些組織恐攻次數多,但規模小;有些次數少,卻造成嚴重的死傷等,「量化可能看起來比較客觀,可是同樣一個概念,大家會產生不同的想法,不過這都是可以討論的,我認為這就是學術的好處,容許不同意見的交流。」李佳怡強調。

 

談及該計畫結論,李佳怡表示目前可以看出,相比於各國分別列出的恐怖組織清單,由聯合國發布的恐怖組織清單反恐效果更好。她指出,有些國家僅僅為了應付聯合國的反恐方針而列清單,但沒有實質的反恐行動,聯合國的恐怖組織清單法律效果較強,可能組織資產會被凍結,組織成員也無法隨意出入境等,當聯合國的會員國共同制裁這些清單上的組織時,才是實質的反恐行動。


她同時也表示,對部分集權國家而言,恐怖組織清單可能是一個政治鬥爭的工具,「可能原本是一個合法政黨,可是因為政黨力量太強了,然後政府覺得它受到威脅,所以就把這個政黨定義成是恐怖組織,等於宣告這個政黨違法,就沒有辦法合法跟掌權政黨競爭。」李佳怡舉例道。


延續研究計畫 盼與灣加深連結

 

從能源與國際、地緣政治關係,再到恐怖主義,李佳怡將自己的熱情付諸到每個研究計畫中,幾個國科會的項目也依然在延續。談及未來的研究方向與規劃,李佳怡表示,她將會繼續關注能源與恐怖主義議題,因兩者皆是持續變化的主題,需要與時俱進、持續探索的研究精神。

 

 

最後,她也提到,希望未來可以透過自己的研究計畫,為臺灣的政策給出建議,「我主要並沒有特別研究臺灣或是兩岸關係等等,可是我覺得既然身在這塊土地,未來還會比較希望我的東西可以跟臺灣有些連結。」如同每個赴外求學的遊子。在外頭徜徉於能源、反恐等至關重要的國際議題,但李佳怡始終心繫自己生長的島嶼,也為臺灣本土的研究能量,再度種下一枚希望的種子。

    
圖為國家與恐怖組織網絡圖,顯示全球重要恐怖組織                  圖為擁有恐怖組織清單的國家及清單上恐怖組
與指認它們的國家(圖片來源:李佳怡教授)                             
組織數量,可以看到2001911事件後愈來愈
                                                                                                  多國家開始建立清單(圖片來源:李佳怡教授)

最後修改時間:2024-11-06 PM 12:10

鼓勵學生跨領域、跨國、培養多元能力、服務社會、在世界發光發熱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獲獎訊息獲獎訊息
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研究倫理線上審查系統政治大學出版社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