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彌合領域鴻溝 研發管理科學 顏敏仁實踐數位永續產學聯盟

首頁-焦點訊息
張貼人:朱廣方公告日期:2025-02-24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顏敏仁教授過去曾赴美擔任訪問學者多年,希望將在國外已行之有年的SSD管理科學方法
  研究發展處 記者: 花清荷/攝影: 蘇以薰】偌大的辦公空間、幽靜的學術氛圍,窗几外灑落煦煦暖陽,周遭書架佈滿合作學術機構及單位的象徵性代表物,鄰近門口的桌臺,也林立了自身過去的種種作品。這是教育學院顏敏仁教授位於研究暨新育成總中心大樓的研究室,或許是因爲鄰近山林及自然,使內部充滿優雅的靜謐感,如同擁有者本人的具象化。

擴張管理思維 吸收海外經驗


回顧顏敏仁的求學背景,大學時的他
主修營建管理,初步接觸管理領域,也因此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管理就是一種整合,我是很習慣性的可以去吸收不同領域的知識,然後再把不同領域知識做整合。」他也鼓勵同學不設限自己的可能性,如同他碩士時選擇鑽研更為宏觀的產業經濟管理知識博士是科技管理領域,後來也使其能夠跨域及應用,成為日後深耕管理科學、產學創新的重要養分。


除此之外,過去透過國科會傑出學者
養成計畫補助,長年與美國學術界的合作經驗,也造就顏敏仁在產學合作面獨特的思考方式。他分享:「我收穫最大的是我發現美國的學界,他們的學術研究很高深,理論研究也做得很深,但是他們的產業(研究)做得更好。」他強調,在美國的日子看見許多學術與產業接軌的優秀研究,經由將學術成果引入社會中做檢驗,鞭策研究者更加嚴謹及踏實,這樣的發現也使他更確信自己希望做出對社會產生影響及幫助的研究,避免落入學術象牙塔的窘境。

近年來,臺灣企業強調永續與數位轉型,也是顏敏仁過去二十年來持續研究的重要領域。他分享,自從疫情過後,臺灣社會及產業更加適應數位科技融入生活中,包含數位學習、線上會議、遠距工作等,對此,顏敏仁強調:「從管理科學的角度來看,數位轉型談的不是單一的設備升級,而是談數位科技的入,怎麼樣讓你的工作模式跟生活模式更有效率。」然而,目前臺灣企業端仍將數位轉型視為非必要的設備投資,缺少對此發展的整體規劃視野及管理策略佈局。因此,他也希望能夠透過自身鑽研許久的研究成果及管理方法,協助企業理解數位投資所能帶來的助益及應注意的風險,促進數位轉型成效。


擴張管理思維 吸收海外經驗


顏敏仁近期擔任主持人的國科會三年期計畫《數位賦能與ESG永續創新產學聯盟》,主要以「SSD企業創新策略管理技術」輔導眾多企業進行數位及ESG轉型,跟上時代趨勢。

 

事實上,此計畫為顏敏仁及國外團隊過去多年的學術成果集成及試煉。他解釋,學術成果豐富的研究者若產出對於產業與社會有幫助的研究,將會希望自身科研成果能夠發揮社會影響力,因此選擇產學合作計畫驗證。他強調:「我們做了很多研究成果,也研發管理科學方法與系統,希望透過產學聯盟來擴大社會影響力,進而幫助產業升級創價。」

在人員組成方面,該計畫的團隊陣容十分堅強,包含眾多跨國學者、期刊主編以及企業團隊,顏敏仁回憶,自己過去前往美國康乃爾大學及西北大學擔任訪問學者及國際政策智庫研究因而與現今研究夥伴結緣。他提到:「現在的夥伴大部分都是我們十幾年下來持續在國際上合作的研究團隊。 」除此之外,該計畫作爲整合型計畫,勢必需要不同領域的頂尖人才,因此,研究團隊也積極尋找企業顧問合作,包含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臺灣高鐵獨立董事王明德等,均為顧問團隊成員,為計畫增添多面向視角。

 

同時,計畫的中心方法論「SSD企業創新策略管理技術」為顏敏仁多年來的研究主題。名稱「SSD(Sustainable System Development)主要融合聯合國持續提倡的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觀念及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所開發的系統動態學(System Dynamics)兩者,象徵永續發展的思維以及電腦科學方法兩者的融合,透過經營模型的建構,讓企業能夠事先判斷實行新變革可能所需付出的成本與獲得的收益,進而使做出決策時更加踏實。 顏敏仁也補充,永續經營是現今趨勢,不論企業、公部門、非營利組織均需學習創新的管理模式。

 

執行期間,有超過百間企業加入團隊輔導行列,顏敏仁分享,計畫輔導企業團隊的目標,大部分都是期望培養企業的永續經營能力及國際競爭力。例如協助溢泰實業及兆利科技成為美國奇異公司及蘋果電腦國際綠色供應鏈製造商。以地方創生社會企業芙彤園及賀木堂為例,表示在雙方合作下,「島嶼精油」及「IWSC君子鐵觀音茶酒」等國際獲獎產品,成為臺灣總統府及國際外交貴賓採買選項之一。「如果是服務業,我們就是要讓它具有國際外銷的能量,不將市場侷限在臺灣。」顏敏仁強調。

 

而事實上,計畫僅是顏敏仁長久以來對永續經營發展的一部分。他提及,希望未來能夠真正使管理科學普及於各產業,並且期望能夠推動永續發展教育的扎根。目前,團隊也已經與多個縣市政府合作,在北、新北、桃園、彰化、、南投等地設立永續發展教育基地,聯手正規教育體制接軌國際,期望透過產學合作與企業支持,加速教育與產業的轉型,為臺灣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熱情為不二法門 產學共榮共存


最後,對於有志從事產學研究的學者及同學,顏敏仁認為「保持熱情」是當中的重要元素。他強調產學合作並不是具強制性的研究類型,並提到:「我自己覺得我是為了理想,因為想要比較有勇氣的檢驗我以前的研究到底是只是我要積點數的論文,還是真正對社會有幫助的。」

 

除此之外,他也提到產學合作可能需要面臨的重重難關,包含和企業創辦人及高管溝通建立共識過程,或是對方對學術圈不理等狀況。他分享過去在國外時,曾經精心準備過去的研究精華,計畫和企業集團總裁報告,然而對方丟下一句:「我不需要看這些,你直接說可以幫我解決什麼。」如此的震撼教育也讓顏敏仁反思產業與學術界兩者的視角差異。

 不同世界,應該是要同一個世界啊,只是不同的角色。」顏敏仁強調。過去大多觀念將學術與產業二分,然而,顏敏仁認為唯有兩者的共存共榮,互相映照,才能真正看清世界的全貌及需求,迎向更為永續、堅韌的社會。


國立學教育學院顏敏仁教授過去曾赴美擔任訪問學者多年,希望將在國外已行之有年的
SSD管理科學方法在臺發揚光大
(照片來源:顏敏仁教授)


《數位賦能與ESG永續創新產學聯盟》為顏敏仁近期的主要研究計畫攝影:蘇以薰)


研究室中佈滿多年來的研究成果,也是顏敏仁過去一步一腳印的收穫攝影:蘇以薰)

最後修改時間:2025-02-24 PM 2:14

113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獲獎訊息獲獎訊息
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研究倫理線上審查系統政治大學出版社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