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結合學術與實務 國貿系郭維裕教授榮獲「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焦點人物
張貼人:朱倩儒公告日期:2019-04-23
 
 
107年度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獲獎教師郭維裕於商學院6樓(攝影:劉文琳)
107年度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獲獎教師郭維裕於商學院6樓(攝影:劉文琳)
做學術是一回事,如何把學術跟實際的社會現象做結合,更是另外一種挑戰(攝影:劉文琳)
做學術是一回事,如何把學術跟實際的社會現象做結合,更是另外一種挑戰(攝影:劉文琳)
【校訊記者劉文琳報導】
榮獲107年度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的政大國貿系教授郭維裕,談起這兩年來的研究點滴,他笑稱「這次獲獎算是滿幸運的!」更一再歸功於自己的研究團隊,並給予學者在研究上尋求合作等建議。

政大授課21年,商學院學生應該都對這位幽默又愛說故事的老師不陌生。「我現在上課依然很緊張,還是要備課一下,給同學最新的資訊。」郭維裕會在課前花很多時間蒐集最新全球經濟金融資訊,讓同學在學習理論的同時可以應用到全球經濟金融情勢分析上,他表示:「這是我上課一直以來滿堅持的。」

郭維裕教授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曾經被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節錄報導,也在歷史悠久的Management Science跟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RFS)等頂級學術期刊刊登,是第一篇利用台灣本土的期貨與選擇權交易資料,彙編而成的研究案例,新穎又具文化意涵的主題在投資理論界引發不少迴響與討論。

談到研究主題發想,郭維裕說:「做學術是一回事,但如何把學術跟實際社會現象做結合,更是另外一種挑戰。」郭維裕本身也有進行相關投資當作「繳學費」,也因此觀察到市場上投資人會被「8」這個象徵吉利的數字吸引,而避開具有諧音「4」的現象,結合行為心理學以及華人社會對於吉利數字的迷信,得出此種非理性的投資,將有可能使投資人失利的結論,具有極大學術與實務價值。

具有此議題發掘的遠見,郭維裕歸功於自己在劍橋大學研讀博士班時的指導教授Steve Satchell。Steve跟學生分享自己發表在權威性學術期刊的論文未受到太多引用及關注的過往經驗,深切提醒學生問自己「到底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要對人類社會有所貢獻嗎?」一席話深深影響著郭維裕在未來的研究之路,使他更為注重財務學術研究與市場實務的關聯性和應用價值。

其實郭維裕在大學時期並非商學院的學生,在偶然的機會下他決定在大四時轉換跑道,修習管理學院的相關課程。他提及當時面臨的困難說:「我當時是比較傻啦!為什麼一個簡單的公式,要講那麼多背後的故事?」後來才知道是因為社會科學對同一個現象,可以從不同角度衍生出很多解釋。於是他在課堂上就透過觀摩課堂報告進行「偷學」,仔細觀察學習其他優秀同學的敘事技巧,補足自己能力上的不足。

郭維裕感慨地說,授課造成沉重負擔,台灣教授能專注在研究的時間較少。對此他表示「單打獨鬥是非常辛苦的,當時要是沒有我以前超優秀的碩士班指導學生,目前為香港大學年輕教授的林則君,我不可能有現在的這些成績。」郭維裕將自己蒐集好的資料和想法與林則君教授討論,同時結合兩校研究資源方能加快研究的進度,因此郭維裕教授也相當鼓勵國內學者不分國內外地尋求研究合作。
 
最後修改時間:2019-04-23 AM 9:43

獲獎訊息獲獎訊息獲獎訊息
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研究倫理線上審查系統政治大學出版社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