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傳院院導師活動 中央社朱建陵分享採訪中國新聞甘苦談

專題報導
張貼人:許靖宜公告日期:2023-05-09
  【傳播學院訊】傳播學院13日舉行本年度首場導師活動講座「媒體識讀:採訪中國新聞甘苦談」,由傳院院導師李怡志主持,邀請中央社國際暨兩岸新聞中心副主任朱建陵,分享在中國採訪的經歷,也揭示心目中理想記者的「浪人」性格,給有志成為記者的同學鼓勵和建議。

談及中國民間對臺灣媒體的態度,朱建陵表示與兩岸關係密切相關──當兩岸關係不好,中國就會散播很多臺灣的負面消息;談及科技發展,他表示相對於過去資訊封閉的年代,如今網路讓訊息方便流通後,反而醞釀更多非理性的聲音,讓中國人對臺灣人的印象更糟。

他說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記者性格是左派的「浪人」,每天無家可歸,沒日沒夜的活在新聞裡;拿起麥克風站在鏡頭前的記者看似風光,但一個記者真正的功力是在放下麥克風後,如何去提問,如何去了解事情的脈絡。

朱建陵是政大政治系的校友,曾任《中國時報》記者,長年在中國採訪新聞,如今進入中央社辦公室,不再當第一線的記者。他分享過去在中國與知情人士取得消息的經歷,並表示在習近平掌權後,言論更加緊縮,如今會去中國的記者都已是「順服」的記者了,而中國的民主化進程更是遙遙無期。

他表示記者進入中國後,國安人員會密切掌握行蹤,這時如果記者躲避,將讓國安人員緊張;相反的,讓他們緊密掌握自身的行蹤,隨時能找得到你,才比較安全。

朱建陵分享中國媒體都會跟受訪者收錢,例如自己某次去中國餐廳採訪,對方居然因沒有預算而拒絕,幾經解釋才讓其了解這次採訪不必付錢。又有一次朱建陵在活動現場報導時,對方見他是臺灣記者,就從新聞資料袋裡把紅包抽走了。

活動最後李怡志提問,新聞工作者的薪水不高,讓許多猶豫踏入新聞工作的同學卻步,究竟當記者的價值為何呢?朱建陵答覆記者雖然不能朝九晚五地定時上下班,也沒辦法讓人晉升富豪,但當記者真的很好玩,天天都在學習與成長。
   
中央社國際暨兩岸新聞中心副主任朱建陵分  中央社宣傳第6屆「我是海外特派員」實習
享採訪中國新聞甘苦談。(照片來源:黃薇  
活動。(照片來源:黃薇心)
心)

傳播學院院導師李怡志獲贈中央社紀念錦旗
。(照片來源:黃薇心)
最後修改時間:2023-05-09 PM 12:36

獲獎訊息獲獎訊息獲獎訊息
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研究倫理線上審查系統政治大學出版社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