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法學院舉辦幫助死亡與安樂死研討會 探索生死權利

專題報導
張貼人:朱廣方公告日期:2023-05-24
 【法學院訊】法學院生醫倫理與醫事法律研究中心於5月17日舉辦「幫助死亡與安樂死的倫理與法律議題」學術研討會。2018年傅達仁赴瑞士安樂死以及今年4月時雕塑大師朱銘輕生等事件,均引起社會對於久病的臨終病人生命自主權的關注,也顯現我國目前法制對於尊嚴善終的討論有所不足。有鑑於此,於法學院開設「臨終死亡的倫理與法律議題」課程多年的生醫倫理與醫事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劉宏恩,特地邀請醫學院與法學院學者就「幫助死亡及安樂死的倫理與法律議題」透過研討會展開對話,而本次的研討會,也是國內各大法學院首次專門以此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由劉宏恩擔任主持人及與談人,並邀請邀請成大醫學院名譽教授、前成大醫院副院長薛尊仁,以及政大法學院教授楊雲驊擔任主講人,探討安樂死立法和其倫理爭議,以及人是否有結束生命的權利。

劉宏恩於開場時提到,「臨終死亡的倫理與法律議題」課程開設多年來,開放安樂死的國家由3個增加為9個,開放幫助自殺的國家則更多了。他強調,死亡是一個過程,所以要從死亡前的事情開始討論,並引導大家反思:「我們的親友或自己不幸罹患癌症末期臨終時,我們會怎樣反應?該做些什麼?」

薛尊仁以「認識安樂死立法及其倫理爭議」為演講題目。於演講中他提到,醫療科技的進步雖然使人類與死亡的距離變得遙遠,卻沒有減輕這段路途中的疼痛與折磨,透過安樂死或是由醫生協助死亡,也許能夠解決這樣的問題,但在倫理道德上卻仍然有許多爭議。接著他介紹了美國奧勒岡州、華盛頓州以及荷蘭等地,於安樂死合法化後,接受安樂死的族群、原因、教育程度等的數據統計,使聽眾得一窺國外安樂死合法化後其執行概況。最後他詳細介紹支持及反對安樂死的主張,並深入探討安樂死議題的生命、醫學倫理爭議。

楊雲驊則以「人有結束生命的權利?」為其講題。他於演講中指出,久病的臨終病人或其家屬在缺乏專業協助下,常只能透過最原始、痛苦的手段,尋求對病痛的終局解脫,並介紹德國聯邦憲法法院2020年一則憲法判決。該判決認為一般人格權作為個人自治的表達,包含自殺的死亡自決權,肯定自殺權為德國人格權、人性尊嚴保護的一環,並宣告德國刑法於2015年新增的禁止業務幫助自殺條款違憲。他藉由這則德國憲法判決,反思我國刑法第275條明定加工、幫助自殺構成犯罪行為是否妥當。

演講結束後,兩位講者與主持人一同進行綜合研討,聽眾亦就演講內容深入提問,熱絡的交流意見。劉宏恩最後總結,雖然在2018年傅達仁赴瑞士安樂死後,立法院很快有了尊嚴善終法案,但後續討論卻漸漸沉寂,然而尊嚴善終是一個國內外均有許多民眾關心的議題,且人終有一死,必須學著如何去面對死亡。法學院生醫倫理與醫事法律研究中心也會繼續就此議題舉辦研討會,進行更多深入的意見交流。(轉載自校訊新聞)

  
成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薛尊仁演講(照片來源   兩位講者與主持人進行綜合研討。左起
:法學院)                                                       
雲驊教授、薛尊仁教授、劉宏恩中心主任
                                                                                              (照片來源:法學院)  
   
政大法學院教授楊雲驊演講 (照片來源:法    研討會海報 (照片來源:法學院)
學院)


綜合研討時間會場 (照片來源:法學院)
最後修改時間:2023-06-01 AM 9:39

獲獎訊息獲獎訊息獲獎訊息
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研究倫理線上審查系統政治大學出版社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