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文理背景雙棲 深究人際議題 社會學系陳人豪榮獲多項補助殊榮

首頁-焦點訊息
張貼人:朱廣方公告日期:2023-10-30
裝飾性圖片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陳人豪教授長期研究兒童與家庭、老化與生命歷程研究,以及健康不平等相關主題,學術能力獲各方認可。攝影:許芷婕 



【研究發展處 記者花清荷、攝影: 許芷婕

善用現有資源,專注執行眼前研究計畫,這大概是目前腦袋中所思考的事情。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陳人豪,今(2023)年以《婚姻關係如何影響個人健康的生理機制:異性和同性婚姻有所不同嗎?》研究案獲得2030跨世代優秀年輕學者補助計畫,過去也曾獲得玉山青年學者補助,深耕婚姻、健康等研究議題不遺餘力。


出身理組背景 鋒迴路轉社科領域


談起一般人對大學課堂的印象,最常見的回答不外乎是簡報、分組討論、老師講課等普遍的授課模式,但在陳人豪的課堂中,會出現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積木。在他今年開設的「全球化與社會變遷」課程中,為鼓勵學生踴躍發言、積極參與交流,他說:「如果同學發言一次,就能得到一個方型積木、而發言兩次,就能得到一個三角形積木,因為...我沒有這麼多的方型積木。」有趣又令人印象深刻的上課方式,也表現出陳人豪在學生心目中溫暖親切、易於相處的印象。


引導學生發言、用心聆聽反饋,在陳人豪的課堂中,老師與學生的對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時搭配完善的理論敘事,展現其在研究中的專業及廣度。不過,令人沒想到的是,翻開陳人豪的過往經歷,大學時期的他,竟是一名物理系學生。

「我高中的時候,其實是理組的,當時對理論物理較有興趣。」陳人豪回憶道,原先就讀物理系大約兩三年的時間,但在因緣際會下修習「社會心理學」課程,對課程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沒有想到人際互動或人際關係領域,也可以用一個比較系統性的方式進行探討。」從此開啟對於社會學科的淵源。

 

傾心生理健康研究 深耕婚姻與原民議題

雖是中途轉換跑道,他過去的物理背景,竟驚喜地成為一項推動新領域研究的助力,陳人豪分享:「我發現原來社會學有所謂的量化研究,物理學其實也學習過微積分、統計等的數學相關的課程,所以其實還是有些用處及幫助。」實際觀察陳人豪過往相關研究,能發現他大多關注身心健康、生理機制,並擅長以較為理性的研究方法,探究看似無法被數據化的問題,為大眾普遍印象中,充滿人社背景的社會學研究,注入一股與眾不同的新活水。

對於生理及婚姻研究的好奇心,則是從博士班時期展開,陳人豪回憶道,當時的指導教授對婚姻關係與健康影響題目非常投入:「已婚者還有家庭關係好的人,相對健康狀況也較佳,但兩者之間若非存在著從社會到生理的機制連結,似乎不知更該如何闡釋。」

在指導教授的耳濡目染下,畢業後的陳人豪便開始將人際與生理的研究結合,希望能夠暸解社會生活與人際關係,究竟如何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例如,他好奇都市原住民是如何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將歧視的負面經驗進行轉化,而這樣的經驗又與他們的身心健康有何關聯,因此進行《漢人社會與制度下原住民的生活經驗、健康和福祉-都市原住民的生活經驗、人際關係與睡眠》,以訪問及問卷方式,深入剖析外在因素影響下,探究都市原住民的身心狀況。此外,他亦延續博士班時期的專長,進行婚姻與健康相關研究,期望能將此議題發展出更多元的面向。

 

榮獲雙重優良補助 學術能力受肯認


累積並深耕數年的成果,陳人豪今年以《婚姻關係如何影響個人健康的生理機制:異性和同性婚姻有所不同嗎?》研究案獲得2030跨世代優秀年輕學者補助計畫,回憶起當初的申請經過,他也強調:「申請過程比較戰戰兢兢,因為這個申請案畢竟和一般的國科會計畫不同類別,當時也會擔心,啊! 糟糕,會不會沒過」雖然心中有過忐忑,最終仍憑著優秀的研究計畫順利獲得補助。

 

而《婚姻關係如何影響個人健康的生理機制:異性和同性婚姻有所不同嗎?》當初的研究緣起便是因爲對「同性婚姻合法化」在變動因素所引發的好奇,他表示:「現行合法的同性婚姻,可能在伴侶的層級上跟異性戀婚姻不會有太大的差異,但在其他社會人際關係方面,或許會受到不同的對待。」

 

雖然這部分的研究才剛起步,陳人豪不吝分享初步成果。他發現,同性伴侶在家庭聚會中的出現次數,相較異性伴侶來的稀少,可能間接顯示在社會接受度方面,同性及異性伴侶仍然具有落差,也證實兩者在家庭互動上具有一定差距,期許在未來的研究過程中能夠深究更多細節。


陳人豪在學術上的肯定不僅止於此,他過去也曾榮獲教育部「玉山青年學者補助」,使他的研究案擁有更大的自由和彈性。他分享:「除了研究上的幫助,在教學或是國際學術交流上,也都能得到這個補助的支持。對此,我心懷感謝。」 有了優秀青年學者及玉山青年學者兩者補助雙管齊下,讓陳人豪的學者之路更為寬廣的拓展。


秉持心無旁騖精神 不設限未來方向

面臨如今科技日新月異及外在環境快速變遷,從事學術工作仍然面臨一些考驗。不過,陳人豪對此卻不至於太擔憂,他表示:「在大學從事教書及研究的優點,是一直有自我學習與成長的機會,至少可自由支配空間和時間,去接觸、學習更多元的知識領域。」他認為持續學習和充實自我,便是身為學術工作者的最大優勢,亦是責任。

秉持如此理念,他不設限未來的研究方向,反倒以心無旁騖的精神,期望自己全力進行眼前
的研究計畫,並發掘新的社會現象。同時,針對自身好奇的議題,更深入地探究。「希望能善用現有資源,專注執行眼前的研究計畫,這大概是目前腦袋中思考的事情,至於未來如何,便再仔細思量吧。」 說出這句話的同時,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股堅定的神色,展現出對於工作的熱忱、尊重,以及自我期許


  

位於政大綜合院館八樓的研究室,是陳人豪在校園中          陳人豪不設限自己未來的研究方向,他秉持全神貫注,
 
做研究的專屬空間。攝影:許芷婕                                      做好眼前的研究。攝影:許芷婕

最後修改時間:2023-10-30 AM 11:21

獲獎訊息獲獎訊息獲獎訊息
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研究倫理線上審查系統政治大學出版社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