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領導與學習並進 寇健文透過標竿計畫 引領團隊剖析國際情勢

首頁-焦點訊息
張貼人:朱廣方公告日期:2023-11-29
裝飾性圖片
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辦公室的落地櫃中,整齊陳列著交流單位贈送的紀念品(攝影:廖嘉嘉)

【研究發展處 記者/攝影: 廖嘉嘉】身著簡便T-shirt與短褲,從層層書籍與資料中探頭打招呼,他是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寇健文特聘教授,同時身兼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一職。致力研究中國菁英政治的他,在今(112)年再度獲得教育部每年550萬的研究經費補助,執行第二個兩年期大專校院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標竿計畫中政治學領域的「策論印太安全治理:建置轉移、變遷動力與影響」,引領研究團隊剖析動搖全球局勢的四大原因。

順應時代潮流 滿腔熱血踏入研究之旅


自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政治學研究所畢業後,寇健文選擇前往美國攻讀博士學位。談及踏上這條研究之路的契機,他笑著表示當時僅是想用自己的方式報效國家,「我看到中華民國在國際上不受重視,國際地位受到威脅,以及被打壓、被斷交因而選擇投入政治學領域。」


帶著決心踏入政治學門,影響最深的是他的指導老師們。在1990年代背景下,人人皆對剛步入民主化的臺灣感興趣,但在碩士論文指導老師蔡政文教授的建議下,他出國時捨棄熱門的臺灣議題,選擇當時同具討論性的共產國家民主轉型,並以此為範圍選擇博論主題。「你研究的主題,一定要與你的國家發展有密切相關」正是博士論文指導老師Zoltan Barany教授的這句話,剛畢業回國服務的寇健文再次聽從老師建議,選擇投入中國研究領域,並進入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任職。


2004
年,因應校園政策,加上冀望與更多政治學者交流,寇健文轉任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系,而在升等教授之後,又因緣際會擔任國際事務學院東亞研究所的所長職務。他表示「東亞研究所在臺灣的中國研究裡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學術單位。」也因此,在任職所長的六年期間,寇健文專注所內各項發展與師資人力,為系所奠定深厚的基礎。卸任東亞研究所職務後,他以主任身分再次回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並在今年三月舉辦國際關係研究中心70週年特展,彙整歷年珍貴且意義深遠的史料與檔案,公開陳列展覽。

看見需求與不同 深入探討中國菁英政治

 

初入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寇健文選擇中共菁英政治做為研究主題。他表示,臺灣早期在中國人事研究上有所成就,但老一輩的研究人員退休後,鮮少有人專職做人事相關研究。「這個職缺很少需求量不高,但是一定存在。」看中該主題的研究需求,寇健文著手研究中共政治菁英流動與幹部政策,並藉此延伸出對政治體制與黨政的探究。


過去十幾年,寇健文本以比較政治方式來探討共黨國家政治繼承與決策模式的制度化,但前幾年在朋友無心的提醒下,漸漸將研究重心從政治結構因素轉為政治心理因素的探討。對於習近平時代中共政治的變化,他提出三個不同,第一為強人政治,便是權力集中於單一領導人。第二為黨委擴權,意指黨委權力凌駕於政府之上。最後則為國家加強對社會的控制。基於三點變化,寇健文提出三層解釋,第一層為美中關係轉變,國內成長下降、貧富差距擴大等多個國內外挑戰使得黨內期待出現一個能解決問題的強勢領導人。第二層為黨內「多駕馬車」的權力格局出現重大變化。習近平上臺前爆發的激烈鬥爭削弱派系山頭林立的情況,原有抑制領導人過度擴權的權力格局也隨之瓦解。第三層解釋則是領導人的政治性格,此也正是最特別、最需去強調的一層。


寇健文表示,習近平經常在公開演說中提及鬥爭二字,表現出他對政治世界的看法即為衝突與摩擦,只有互相纏鬥,贏的一方才能生存。「因為他是最高領導人,所以他的價值觀他的認知對於中國的決策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為暸解是什麼樣的成長背景塑造出這般政治性格,寇健文展開一系列對習近平身世的
探究,並加強對歷史背景的暸解與政治心理學的學識。他亦彙整習近平近三千多篇公開演講稿,只為對其詞彙的組合進行推測分析。「人已經到中年了還要去學一些東西是蠻辛苦的。」寇健文大笑著說道。

 

洞悉全球議題 帶領團隊執行標竿計畫

 

大專校院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標竿計畫是教育部為培育相關研究人才所執行的研究補助計畫。提及申請來由,寇健文表示要回溯至六年前,他與幾位跨科系老師們關注到兩項重要的全球發展趨勢,其一是美中競爭加劇,其二為全球化與反全球化的對抗。借助現今的標竿計畫補助,正式將這些前瞻的觀察著手執行。而這次計畫中增加了兩個新的方向,分別為新冠疫情與烏俄戰爭,「我們看到全球的局勢出現結構性的變化我們試圖去掌握這些變化是什麼、會對臺灣產生什麼影響。」提出變化後,寇健文進一步分出三個研究方向,分別為大國內部局勢變遷、小國對外在環境的應對及各式全球經濟議題。


標竿計畫特殊之處,在於其重視計畫的互動性及社會影響,團隊們除了與各國學者、智庫交流外,更是經營起youtube帳號,請老師們討論時事性議題,並將座談會剪輯成精華影片上傳,只為透過網路傳播帶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現在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舉辦的時事座談已經有一些口碑,每次都可以吸引許多媒體記者到場報導,無形中成為國立政治大學和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的行銷幫手,擴展社會影響。

 

回顧執行研究計畫,寇健文認為協調與溝通是最重要課題,他表示在會議中,與各專業領域的師資難免意見相左,與過往個人研究的指揮角色不同,他需要在討論過程中擷取重點並協調整合,「對我來說很痛苦但是很好的一個磨練。」寇健文笑著表示。

 

學習路上不斷精進 鼓勵學子充實自我

 

一人身兼多職,寇健文所肩負的責任龐雜,卻不減其對研究與學習的熱忱,使命感推進著他這一生帶來更多的貢獻。他表示自己也有想做的事,所以日後在退休的前幾年,將逐漸回歸個人研究。

 

對於有意從事學術研究的學子,寇健文表示學術道路雖然孤單,但只要秉持毅力並發揮源源不絕的靈感,他非常支持有熱忱的學生積極投入。不論未來是否從事研究相關領域,他認為外文與程式語言依然是大學生最重要的技能,能掌握多一種語言,未來在各式職務上都將擁有更多機會。

 

回顧研究歷程,寇健文從未停止學習。他為研究內容努力精進自身,在帶領團隊同時,也抱持開闊的心胸傾聽各方意見,並持續加以內化。如今站在講臺上、已累積厚實學術成果的他,仍舊是那位眼裏透著光、想為國家付出一切的少年。


不同於其嚴肅的職稱,寇健文私底下開朗率性,使他與
學生的互動親近(攝影:廖嘉嘉)



2022年,寇健文與多名作者共同撰寫《一個人或一個時代
:習近平執政十週年的檢視》一書,討論習近平時代中國
局勢的變化
(攝影:廖嘉嘉)

最後修改時間:2023-11-29 PM 3:43

獲獎訊息獲獎訊息獲獎訊息
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研究倫理線上審查系統政治大學出版社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