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處訊】「現在是服務經濟的時代,幾乎所有的產業都可以是服務業。」國立政治大學研發長暨資訊管理學系教授苑守慈於「研究特優獎獲獎人學術演講」中破題點出。
研究發展處於10月25日舉辦研究特優獎獲獎人學術演講,苑守慈以其在服務科學研究的卓越表現,再次獲得研究特優獎的殊榮。這也是苑守慈第二次榮獲此獎項。
首創服務科學研究中心
服務科學研究在台灣仍屬萌芽階段。政大是第一個重視服務科學的大學,並在苑守慈的帶領下成立服務科學研究中心,成為推動台灣服務科學的種子。2006年,政大服務科學中心獲得IBM校園聯合研究計畫獎項(Shared University Research),是台灣和東南亞第一個以服務科學領域獲獎的單位。
美國《商業週刊》認為,服務科學是下一波經濟浪潮的推動關鍵。苑守慈也持相同理念。2008年,在溫世仁文教基金會的支持下,苑守慈帶領服務科學研究中心及碩博士研究成持續進行研究,開發世界第一個智慧會展服務系統Orbi,並將服務科學研究運用於實際商展,獲得高達八成使用者的認同。這是政大服務科學研究中心第一次發揮實踐的力量。
此後,苑守慈和服務科學研究中心進一步開發世界第一個區域特色活化與創新服務系統,發展台灣各地特色觀光的uVoyage計畫。透過uVoyage服務平台,可連結消費者的消費經驗、當地特色產業及旅遊觀光相關資源,讓消費者和服務提供者間的互動更為密切。此外,此系統運用色彩心理學,透過消費者對色彩的感知,連結當地印象。
苑守慈說,所有計畫的起點其實就是「服務以人為本」的理念,這也是服務科學的重要基礎。
服務是價值共創的過程
對於苑守慈而言,服務科學就是把服務創新科學化,用科學方法看待服務。過去為了讓消費者賓至如歸,服務講求客製化,而服務科學研究則要利用科學方法和研究精神將服務客製化「標準化」,提升服務效率。
但是「服務」到底是什麼?苑守慈說,在服務經濟的時代,服務其實是生產者和消費者價值共創的過程。
過去,產業價值存在於商品交換(value in exchange),現今服務經濟強調的是在使用過程中創造價值(value in use);商品的價值來自於使用者與商品的互動。
例如,當紅的蘋果電腦所創造出的iTune。簡單來說,iTune不過是個音樂播放器,但是透過iTune的使用平台,消費者可以在使用過程中創造獨特的音樂享受;這項產業的價值並不在商品本身,而在於消費者使用商品所展現的創造行為。
苑守慈表示,未來商品使用的價值將遠遠超過其交換價值,消費者的社群網絡未來也將是價值共創的一部份。
T型人才是未來趨勢
談到未來人才培養,苑守慈以服務科學的精神表示,未來對於T型人才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所謂的T型人才是指,能有跨領域橫向協調的能力,但是也具備深入縱向的專業知識。過去產業界重視一技之長,而後開始又重視跨領域人才,現今則逐漸強調需融合二者優勢。
服務科學全稱為「服務科學、管理學與工程學(Service Science,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SSME)」,結合資訊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心理學及商學的跨領域學科,因此服務科學所需的人才不僅要有足夠的專業,也要有跨領域的視野。
苑守慈也坦言,從事跨領域研究並非容易的事,而且相當具有挑戰性。因此,他也勉勵所有從事跨領域研究的研究者和學生一定要勇敢(brave),面對所有挑戰。
苑守慈研發長於研究特優獎演講分享服務科學的真諦,強調以人為本的服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