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院|台文所
崔末順 教授
簡介
研究專長
台灣文學、日據時期小說、韓國現代文學
- 研究領域為台灣和韓國的近現代文學。
- 在台出版《海島與半島:日據台韓文學比較》(2013)、《殖民與冷戰的東亞視野:對台韓文學的一個觀察》(2021);在韓出版《殖民與冷戰下的台灣文學》(2019)等學術專書。
- 在台主編有《吹過星星的風―韓國小說大家經典代表作.戰前篇》(2020)、《誰能說自己看見天空―韓國小說大家經典代表作.戰後篇》(2021)等書;在韓編著有《運動.制度.殖民性―台灣的近代文學1-3》(2013)三冊研究叢書及朱西甯小說集《狼》(2013)的譯作。
112學年 研究特優獎
- 研究專長為台灣文學、日據時期小說、韓國現代文學。其研究從日據時期的台灣文學開始,進而延擴至以東亞視角建構台韓文學的比較文學框架,學術視野開濶。
- 其研究具有跨語言和跨國的特性(the「in-between」),不僅可以對臺灣和韓國兩地有新的認識,同時還能超越對韓國和臺灣的比較,自我定位為「台韓文學與文化交流的橋樑角色」,其成就在台灣曾獲得時報出版評論類十大好書候選名單與巫永福基金會文學評論獎的肯定;在韓國則獲得韓國出版文化產業振興院主管的世宗圖書優秀學術書籍的榮譽,研究成果深具嚴謹的學術參考價值並具有國際能見度,是台灣文學與韓國文學比較研究的翹楚。
111學年 研究優良獎
- 長期關懷台、韓現當代文學比較研究,研究領域橫跨東亞區域的戰前、戰後,即從戰前的殖民地研究到戰後的冷戰反共文學等課題,積極開發新的研究課題,包括台韓女性議題的相關研究。
- 研究主題集中在探討臺灣文學與韓國文學的互動與影響,以比較觀點和東亞地緣的角度,剖析臺、韓兩地各個時期的文學狀況以及在歷史經驗之間的對照關係,研究主題及其成果有其獨特性。
- 代表著作〈從「鄉土文學」到「日本精神」:戰爭期台灣的文化動員邏輯〉以韓文撰寫,極回應韓國學界期待認識台灣文學的交流需求,就學術交流和提升台灣文學研究的能見度的意義上具重要貢獻。
110學年 研究特優獎
- 長期專注於臺韓文學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在東亞視野下對臺韓文壇與文學的比較研究,眼光獨到,其學術研究具跨語言和跨國的特性(the「in-between」),並持續累積大量的研究成果,在學界獨樹一幟,具代表性。
- 近期專注於對冷戰時期反共文藝體制下文學文化的考察,著作豐碩,於韓國出版的專書《殖民與冷戰下的台灣文學》獲得韓國文化部2020年優秀學術研究著作,在韓國學界產生影響,並擔任台灣和韓國互相理解的橋樑,對台韓文學交流具有貢獻。
109學年 研究優良獎
- 近三年研究成果豐碩,面向雖廣,實頗聚焦。近年學術研究活動,主要以比較觀點和東亞角度,觀察台韓兩地各時期的文學狀況和歷史經驗之間的對照關係。
- 擅長開拓前人所未涉獵的議題,豐富東亞研究的範圍。研究成果在韓國學界重要期刊發表,不僅嘉惠台灣學界,也擴充到韓國學界。使兩國的學術領域可以展開對話,也同時讓韓國學者理解臺灣學術的生態。
- 整體而言,既有持續性成果,更有比較性的分析論述,論著見解具學術價值,研究能力佳。
105學年 研究優良獎
- 研究成果聚焦於日據時期臺灣文學分析研究與韓國臺灣文學比較研究,在殖民時期與冷戰時期文化研究活絡的東亞學界中,具獨特研究視角及價值。
- 研究依據殖民地、現代化與冷戰結構的時序次第開展,形成長期而持續的研究軸線,是目前台、韓比較文學文化研究,成果豐碩且自成系統的佼佼者。
103學年 研究優良獎
- 為臺灣具代表性的臺韓比較文學的學者,研究具系統性且質量均佳。
- 研究論述能力強,思考周密,詮釋深富邏輯,是目前國內中生代學界的重要發言者。
- 專書《海島與半島:日據臺韓文學比較》架構完整、氣勢宏大,貼切關照以東亞為範圍,以臺灣及韓國為相互對照體的特色。
102學年 研究特優獎
- 為臺灣具代表性的臺韓比較文學的學者,研究具系統性且質量均佳。
- 專書《海島與半島:日據臺韓文學比較》架構完整、氣勢宏大,貼切關照以東亞為範圍,以臺灣及韓國為相互對照體的特色。
- 相關研究填補殖民地文學史、文化史研究中,臺灣一向缺少的與同屬殖民處境之韓國間對照、對話和比較的空白,非常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