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珍
文學院|台文所

吳佩珍 教授

簡介

研究專長

日本近代文學、台日殖民文學、文化比較

  • 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日本筑波大學地域研究日本文化碩士,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文明學系碩士,日本筑波大學文學博士。
  • 著作:《真杉靜枝與殖民地台灣》(2013)等。
  • 譯作: Faye Yuan Kleeman著《帝國的太陽下》(2010),津島佑子著《太過野蠻的》(2011),丸谷才一《假聲低唱君之代》(2015),洪郁如著《近代台灣女性史》(共譯,2017),柄谷行人《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2017)等。
  • 編著: 《我的日本》(共同編者:山口守、白水紀子,2018)《台日韓女性文學:一場創作與發展的旅程》(吳佩珍、崔末順、紀大偉編,2016),《中心到邊陲的重軌與分軌:日本帝國與臺灣文學文化研究》(上)(中)(下)(2012)等。
  • 台日文學導讀與隨筆散見於專書、雜誌。

113學年 研究優良獎

  • 專長領域涵蓋日本近代文學、台日殖民文學與文化比較研究,長期關注殖民地文學中的性別、階級與文化轉譯議題。近年研究聚焦於日治時期台灣文學與戲劇的歷史轉型、女性雜誌的文化政治,以及台灣如何在世界文學網絡中被觀看與再現。
  • 陸續出版中、日文專書各一,並與日本學者跨國合作編撰《帝國幻想與台灣》,全方位探討台灣殖民文化,成為本領域的重要權威文獻之一。同期亦發表中、日、英文之期刊論文與專書篇章共十餘篇,會議論文十篇,並主持五件國科會研究計畫。整體研究成果豐碩,展現充沛的學術能量,尤其在建構台灣女性雜誌與女性文學於日本帝國時期東亞文學版圖中的定位與價值方面,貢獻卓著。

112學年 研究特優獎

  • 研究專長為日本近代文學、台日殖民文學、文化比較。研究領域除持續長久以來的日治時期一般文學研究外,更拓展至愛爾蘭文學、日治時期女性雜誌《台灣愛國婦人》《台灣婦人界》及明治初期文學大家森鷗外與臺灣的關係。
  • 專書《福爾摩沙與扶桑的邂逅:日治時期臺日文學與戲劇流變》是研究臺灣日治時期文學的重要參考著作,其研究有獨到的切入點,且能參考日文原文史料以補充台灣文學研究文獻不足之處,無論是對於日治時期文學或是跨國脈絡下的台灣文學研究都有所貢獻,專書出版後獲得第44屆巫永福文學評論獎。
  • 整體研究見解新穎,具有宏觀的格局,並能善用、活用資料,將資料做富創意、具個體性的詮釋,提升資料學術性價值,凸顯歷史資料的重要性,研究能力值得肯定。

110學年 研究特優獎

  • 長期投入日治時期臺灣文學研究,研究焦點鎖定與殖民地臺灣有交集的日本作家,包括來臺的所謂內地人作家等,近年來將戰前西方文學在東亞的傳播與影響,納入其研究之範圍,特別是愛爾蘭文學如何藉由日本母國轉介,在輸入殖民地臺灣後對臺灣新文學的影響情況,以及對同為殖民地的朝鮮之衝擊等,皆提出相當深刻的分析。其研究具系統性、獨創性及突破性,值得肯定。
  • 推動跨國與跨領域合作,如與日本早稻田大學戲劇博物館的合作研究及與中研院和香港等地學者的共同研究,具有成效。近年研究成果以中文、日文與英文發表,在日本、臺灣、香港與韓國學界都相當矚目,其活動之場域已跨足東亞各地,是臺灣少見具有跨國活動力的人文學界之重要學者,研究成果在「日本臺灣研究學會」的社群中,具高度知名度。

104學年 研究優良獎

  • 為國內少壯派學者,對殖民地時期台灣文學的研究,在國內學界受矚目。其對文本的解釋,可自由進出於西方理論與東方文學之間。
  • 專書《真杉靜枝與殖民地台灣》對文學位置處於中介地帶的真杉作全面分析,點出帝國女性作者的雙重位置,詮釋精采,為突破性著作。研究成果呈現西方、日本、台灣三種不同的文化位階,是台灣文學研究學界無可忽視的發言者。

102學年 研究優良獎

  • 研究主題以殖民地出身的日本女作家真杉靜枝爲中心。
  • 專書《真杉靜枝與殖民地台灣》為女作家真杉靜枝與其台灣書寫為主題的研究專書。對真杉靜枝的掌握,從個人家庭情感與殖民地經驗的纏繞,到國家政策及國際情勢與作家及作品的關係,處理細緻,發展井然,是非常具有學術貢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