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學院|心理系
張葶葶 副教授
簡介
研究專長為磁振造影技術與認知神經科學,並將之應用於探討數學 認知與學習、兒童腦功能發展、學習障礙者之神經機制、認知治療軟體。 近年來致 力於推廣神經科學與教育之跨領域整合型研究,並於國內向大眾推廣兒童腦造影 實驗、辦理兒童腦科學營。
113學年 研究優良獎
- 專長為認知神經科學與教育的跨領域研究,致力於將腦造影技術應用於探討兒童與青少年的學習歷程、學習障礙、性別差異等議題,不僅將腦造影技術用在探討兒童大腦發展、學習之神經機制、學習障礙者之神經缺陷、性別差異等議題,並依據認知神經科學之研究成果設計輔助數學教學軟體。
- 歷年來之研究成果受到國內外肯定,屢獲多項學術重要獎項,包括2020年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並多年度獲得本校校級學術研究優良獎、及106、112年度本校理學院年輕學者研究獎。並擔任20逾個國際期刊審查委員,包含NeuroImage、Translational Psychiatry、Development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等頂級期刊。研究主題具高度系統性,並展現穩定且具深度之學術產出。其研究聚焦於兒童與青少年在數學學習歷程中的神經機制,結合多變量腦造影分析與機器學習技術,發展跨年齡層的腦齡預測模型,成功建立神經發展與數學能力間之關聯性,具有高度創新性與學術貢獻。
112學年 研究優良獎
- 主要研究議題為數學解題,數學焦慮,及數理性別差異等議題。研究特色為針對學童的數學處理進行長年且一致的研究探討,在此領域的累積成果,獲得國內及國際專家的好評。此外,結合神經造影的技術,透過神經生理的跨領域結合,研究成果亦應用於數學教學的教育場域,具有理論的創新及實務上的價值。
- 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重量優質期刊Human Brain Mapping,Brain and Behavior,及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具國際影響力。於2020年獲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整體學術表現優良。
- 在行政服務方面,擔任本校『心智、大腦與學習研究中心』主任,致力於推廣認知腦科學研究,促進相關領域的學者進行跨領域研究合作,包括兒童大腦發展、學習之神經機制、學習障礙者之神經缺陷等議題,於研究服務及人才培育的貢獻值得肯定。
111學年 研究優良獎
- 研究聚焦於運用腦造影技術探討認知神經科學與教育之跨領域整合型研究,具體研究議題如兒童與青少年數學學習與發展、設計認知治療數位遊戲及性別議題,皆為以神經科學探討教育與學習領域之重要研究方向,在理論與實務都有明確且重要的貢獻,並獲得國際及國內學者認可與推崇。
- 研究成果從基礎研究跨足到教育介入,有助於後續將研究與學習障礙的結合與應用。於2020年榮獲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之肯定,並擔任本校心智、大腦與學習研究中心主任及腦造影中心執行長,兼顧研究以及行政工作,值得鼓勵。
110學年 研究優良獎
- 研究致力於認知神經科學與教育之跨領域整合型研究, 將腦造影技術用在探討兒童大腦發展、學習之神經機制、學習障礙者之神經缺陷、並依據認知神經科學之研究成果設計輔助數學教學軟體。擅長於使用近年興起之多變量技術分析大腦活化數據,為腦影像研究提供更多資料解釋與呈現之面向,研究對象更涵蓋國小學童、青少年、及成人。
- 此跨領域研究議題於國際間相當受到矚目,且為正積極推動之教育神經科學領域,近年的努力顯示其表現與能力已為國際相關學者認同,研究成果發表於Neuroimage, Human Brain Mapping等頂尖期刊,亦曾獲得2020年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之肯定,為國內此重要領域相當傑出的年輕學者。
107學年 研究優良獎
- 研究發表聚焦將腦造影技術應用在探討數學認知學習與大腦功能發展的議題,此跨領域議題屬於國際間相當注重並積極推動之教育與發展神經科學領域。
- 發表著作具連貫性與一致性,顯見對研究議題的專注與深度。
- 研究成果發表於神經科學領域頂級期刊Human Brain Mapping及Neuroimage,為國內具潛力的傑出年輕學者。
106學年 研究優良獎
- 研究主題為國際學術界相當重視的發展認知神經科學議題,能將國內兒童腦影像研究推上國際,並接軌應用於科技部計畫與教育場域。
- 研究成果發表於神經科學與心理學領域頂級一流期刊NeuroImage與Neuropsychologia,具國際水準,整體表現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