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煌堯
教育學院|教育系

洪煌堯 特聘教授

簡介

研究專長

學習科技、教學設計、知識創新、科學與科技教育

  • 為「知識創新教育與科技」(knowledge building pedagogy & technology)「知識創新教育」知名學者,以相關論文獲得 107 年度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 主要研究聚焦在瞭解如何為未來教育營造出以知識創新為導向的數位教育環境,期能進一步提供 更全面性,有關知識創新理論與實證的論述,以進一步實現「知識創新教育」(education for knowledge creation)的願景。

112學年 研究優良獎

  • 長期致力於研究電腦輔助合作學習(CSCL)領域中「知識創新(knowledge building)教育與科技」,研究成果近五年在Google Scholar中被引用過約二千次,整體研究表現優異,持續有水準之上的研究。
  • 成立了台灣第一個『知識創新』研究興趣團隊(SIG)與國際連結,研究成果發表出版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具創新觀點及影響力,在該領域屬一流之作。特別是在資訊高度發達的知識社會中,培養大學生的跨域整合知識能力、知識創新能力、與能多工處理大量資訊的多模態多文本理解技能,所獲得研究發現至關重要。

111學年 研究優良獎

  • 主要研究專長與興趣為知識創新教育及科學與科技教育。近五年主要的研究焦點(變項)之一是關於如何提升學生的「素養」,探討如何運用「知識創新」教育來進行「素養導向學習」的有關研究,關切的素養共包含:科學素養(scientific literacy)、閱讀素養(reading literacy)、寫作素養(writing literacy)、圖形素養(graphical literacy)。
  • 成立了台灣第一個『知識創新』研究興趣團隊(SIG)與國際連結,研究成果近五年在Google Scholar中被引用過約二千次,整體研究表現優異,持續有水準之上的研究成果發表出版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且具創新觀點及有影響力。

109學年 研究優良獎

  • 研究著重在知識創新教育與科技領域,並以線上學習知識創新環境的建構為研究重點,嘗試建構「知識產出」為核心理念的數位環境,有別於以往強調「知識再製」的文獻,具創新觀點。   
  • 其研究成果探究的知識創新觀點有助於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符合近期課程發展與設計方向,具學術研究與實際應用之影響力。

107學年 研究優良獎

  • 以「知識創新教育」(knowledge building pedagogy)為研究主題,研究聚焦於如何營造知識創新教育中所需要的知識創新環境。
  • 歷年來研究表現優良,著作數量相當豐碩,爭取到相當數量的科技部研究經費補助,並榮獲107年度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106學年 研究優良獎

  • 研究領域為教育心理相關領域,以知識建構(knowledge building)為研究主題,過去研究學生的知識建構,近期以教師為主角,以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為軸,探討ICT和課程設計,理論與實務兼備,值得獎勵。    
  • 研究成果發表於教育研究與教育心理類排名前10名之期刊,學術成就備受肯定。能以深入的系列研究,探討如何以設計思維的立論基礎建立研究架構、教學實務與教師專業成長間的關聯性,學術表現優異。

105學年 研究優良獎

  • 為國內少數研究「知識翻新」議題之學者,研究具系統性,能兼顧理論與實務兼備,主要貢獻包含:(1)發展Knowledge-Building Environment Scale (KBES)量表,可用以評量學習環境中的創意氛圍;(2)測試並驗證一系列可在巨量資料中(big data)即時評量學生在數位學習上之創意表現的學習分析工具(learning analytics tools);(3)透過知識創新分析工具的整合應用與分析,提出支持知識創新教育的「機遇合作」(opportunistic collaboration)式教學概念,並證實可以有效用在大學教學上。
  • 研究方向包含,以教師或學生對知識的知覺狀況的調查研究、佐以統計模型(知識網絡、結構化方程模型SEM)分析的現狀調查及解讀。研究成果發表於教育及教育心理領域國際重要期刊,在促進知識翻新的教學環境設計、教學方法及評估工具等面向有學術上及實務上的貢獻,具影響力。

104學年 研究優良獎

  • 為國內少數研究「知識翻新」議題之學者,研究具系統性,能兼顧理論與實務兼備,主要貢獻包含:(1)發展Knowledge-Building Environment Scale (KBES)量表,可用以評量學習環境中的創意氛圍;(2)測試並驗證一系列可在巨量資料中(big data)即時評量學生在數位學習上之創意表現的學習分析工具(learning analytics tools);(3)透過知識創新分析工具的整合應用與分析,提出支持知識創新教育的「機遇合作」(opportunistic collaboration)式教學概念,並證實可以有效用在大學教學上。
  • 研究成果發表於教育及教育心理領域國際重要期刊,在促進知識翻新的教學環境設計、教學方法及評估工具等面向有學術上及實務上的貢獻,具影響力。
     

103學年 研究特優獎

  • 為國內少數研究「知識翻新」議題之學者,探討「面對知識快速變遷的世界,如何讓學生不受困於知識的累積,而能勇於提出創新」重要教育議題。
  • 研究成果發表於教育及教育心理領域國際重要期刊,在促進知識翻新的教學環境設計、教學方法及評估工具等面向有學術上及實務上的貢獻,具影響力。

101學年 研究優良獎

  • 研究整體關注於精進教育中的知識創新理論,與如何將其實踐於教學中。
  • 代表著作探討「知人」或「識人知識」,特別是對科學家在知識建構和理論發展的奮鬥過程的瞭解,為教育界提供一新的動機理論—透過「知人」進而增進學生在科學學習上的「自知」與「自信」。研究成果刊登於教育心理領域最好的期刊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具有實務上的重要性,並被大量引用,深具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