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丹
法學院|法科所

王曉丹 特聘教授

簡介

研究專長

法意識/法文化、女性主義法理學、人權法律民族誌、法律動員與社會轉型、原住民族法學

授課領域 

基礎法學導論、法社會學、性別思維與法律批判、文化與法律專題研究、女性主義法學專題研究、法社會學專題研究

111學年 研究優良獎

  • 研究專長為法律社會學、女性主義法學,在方法論上,結合社會學、文化研究,進行法律與上述領域的對話,研究主題上具系統性。
  • 近年致力於建構本土法意識理論,指出法意識研究方向,強調人情、權威與公共性與法意識之關連。認為情感的法意識討論有助於化解法意識霸權理論與法意識認同理論之對立。
  • 其研究除引介西方的相關理論,並參酌台灣在地的法經驗事實,嘗試在融會貫通後提出理論性的主張。對台灣社會的法律文化發展有極為細緻的觀察,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的Law and Society Review等專業期刊及台灣法學領域TSSCI第一級期刊,其研究能力在台灣法學界堪稱翹楚,而論述內涵亦已達國際水準。

110學年 研究優良獎

  • 研究專長為法律與社會、女性主義法學、法律民族誌等不屬於傳統法律釋義學等領域,在方法論上,結合社會學、文化研究、政治與社會哲學等學科之研究,進行法律與上述領域的對話。研究議題涵蓋兩性關係、人權議題、權利意識,對臺灣社會的法律文化發展有極為細緻的觀察,並為臺灣法治社會的健全發展提出建言與期許。
  • 代表著作發表於收錄在Scopus資料庫中的Asian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期刊及國內第一級TSSCI期刊政大法學評論及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中,不論在研究方法上或是研究深度上,均有別於傳統法學研究取徑,具有突破性與創新性,為國內法社會學研究領域近年少數居於傑出地位者,值得給予肯定。

108學年 研究優良獎

  • 研究取向從考察日常生活中的法意識與法律動員出發,探索台灣當代、東亞與全球人權的有關法治與法文化問題,議題包括性侵害、法院調解、婚姻暴力、人口販運、司法意識、家庭糾紛、原住民族自治等。
  • 將其他學科的概念用以理解法律的社會運作,開啟法學與其他學界的整合與互動可能,屬於挑戰性較高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刊登在SSCI頂級期刊Law and Society Review,備受國際研究社群高度肯定。

105學年 研究優良獎

  • 研究專長為法律與社會、女性主義法學、法律民族誌等不屬於傳統法律釋義學等領域,長期關注於「人口販運、性暴力、性別平權」等基本人權議題,研究成果品質佳且具系統性。
  • 研究方法跨出法學傳統研究方法藩籬,結合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研究方法作為研究取徑,以本土實際案例為對象,探索理論性問題,提出許多反思與不同觀點,在理論與實務上均具有參考價值。

103學年 研究優良獎

  • 研究主題長期關注臺灣人口販運、性暴力及性別平權等基本人權議題,從事系列性研究。
  • 研究理論以法意識與法文化研究方法突破傳統,討論在法制繼受下外來法律模式,受本土文化與環境影響後產生的落差。將法律與社會科學和歷史發展相關領域整合,具學理開展性與實務應用性。

102學年 研究優良獎

  • 研究主題長期關注臺灣人口販運、性暴力、性別平權等基本人權議題,從事系列性研究,於理論與實務上具相當參考價值。
  • 研究理論以法意識與法文化研究方法突破傳統,討論在法制繼受下外來法律模式,受本土文化與環境影響後產生的落差,具原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