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計畫徵求
獎勵補助
學術活動
法規修訂
學術倫理
其他公告
研究計畫
國科會研究計畫
非國科會研究計畫
校務發展計畫業務
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
研究計畫臨時性人員專區
各單位計畫業務及作業介紹
計畫結餘款專區
獎勵補助
教師
學生
單位
學術成果
學術研究獎專區
國科會研究獎勵專區
學術統計
研究成果查詢
學術評鑑
校務評鑑
系所評鑑
研究中心評鑑
相關法規
學術與研究倫理
區辨掠奪性期刊專區
學術倫理與研究誠信辦公室
研究倫理行政辦公室
關於研發處
本處簡介
研發長
副研發長
各組執掌
研發會議紀錄
法規專區
常用表單
中
En
首頁
研究成果
學術研究獎專區
搜尋:
姓名
內文
搜尋
類別搜尋
獎項
研究特優獎
研究優良獎
學年度
113
112
111
110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102
101
學院
文學院
理學院
社科院
法學院
商學院
外語學院
傳播學院
國務院
教育學院
資訊學院
國關中心
選舉研究中心
國際金融學院
113學年|研究特優獎
文學院|中文系
楊明璋 副教授
學術專長領域為敦煌吐魯番學、佛教文學、俗文學、唐代文學。
近期出版之《神異感通•化利有情:敦煌高僧傳讚文獻研究》一書以敦煌高僧傳記、讚頌文獻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尤其是其中的高僧神異傳說,一方面梳理高僧傳、讚之抄寫情形及其神異傳說之源流,另一方面藉以探究從唐至宋的中土人士對本土與域外高僧之崇拜信仰,兼及此時的高僧崇拜信仰對後代乃至於東亞文化圈之影響。該書曾獲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109年度出版補助,另有書評二篇,包括《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六十期(2022年3月)書評及《敦煌吐魯番研究》第二十一卷(2022年9月)書評。
113學年|研究特優獎
文學院|圖檔所
陳志銘 教授
研究專長為元宇宙數位策展與數位人文、AI虛擬人設計與應用、擴增與混合實境設計與應用、人工智慧與資料探勘應用、數位學習研究。
長期以來致力於發展智慧型之個人化與合作學習系統,近年來則致力於教育元宇宙之虛實整合、遊戲式學習,以及AI虛擬教師之創新研究。
113年度獲得國科會資訊教育領域傑出研究獎,以及自109年度起至今已連續五年名列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之終身與年度排行殊榮。
113學年|研究特優獎
商學院|資管系
莊皓鈞 教授
研究專長為零售、智能營銷、計量分析、供應鏈、系統動態模擬,持續深耕研究領域。
研究成果發表於國科會管理二學門生產與作業管理領域的頂尖(A+級)國際期刊,包括排名第4名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為名列UT Dallas 24、Financial Times 50之國際頂尖期刊)、排名第6名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及生產與作業管理領域的傑出(A級)期刊第6名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及資訊管理領域的傑出(A級)期刊Decision Support Systems,研究發表品質十分優異,為國內生產與作業管理領域中表現最優異的學者。
曾榮獲108年度科技部傑出研究獎,今年再度榮獲 113年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113學年|研究特優獎
外語學院|英文系
柯瑞強 教授
近年研究涵蓋了美國文學、認知科學與記憶研究等領域,展現跨領域整合之深厚學養與前瞻視野。
最新且極具代表性的學術成果,為2024年由國際一流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出版之專書,書中以系統理論與複雜性理論為分析架構,深入探討福克納筆下自我與環境之互涉關係,開創性地連結文學敘事與當代理論思潮,為福克納研究帶來嶄新視角,亦為當代人文學術注入重要啟示。其傑出表現亦獲國科會高度肯定,榮膺113年度「傑出研究獎」,為本校人文社會學術研究再添榮光。
113學年|研究特優獎
外語學院|英文系
陳音頤 特聘教授
研究專精於十九世紀英國文學研究,長年致力於該時期及其後英國文學中女性書寫與性別議題之探討,尤以女性與工業革命後科技發展之交互關係為其研究核心。
其學術視野獨具,另闢蹊徑,深刻剖析維多利亞時代若干新興科技如何影響女性在職場與社會生活中的處境,爬梳女性經驗與十九世紀科技文化之複雜互動。學術論著理論紮實、文本解讀精微,文字優雅且論證嚴謹,成果屢獲國內外學界肯定。曾於108年榮獲科技部傑出研究獎,其專書《The New Woman and Technologies of Speed in Fin-de-siècle Literature》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顯示其研究之國際高度與學術貢獻,為我國在國際文學研究領域爭光。
113學年|研究特優獎
傳播學院|―
林日璇 特聘教授
研究專長為沉浸科技、虛擬實境、幸福感、傳播科技、媒體心理。研究議題聚焦在新傳播科技的理論建構與應用,包含針對社群媒體上使用者社交梳理的理論建構、沉浸科技中引發幸福感及正向情緒(awe)的理論建構、以及虛擬實境團體運動的social presence across time等創新理論建構。
在談討新興傳播科技之理論建構與應用,特別關注科技如何影響人際互動與心理感受,其近年主要研究成果聚焦於三項創新議題:社群媒體中使用者進行社交梳理(social grooming)行為所涉及的心理成本與隱私顧慮,並探討此類行為對使用者福祉與社會資本之影響;沉浸式科技中引發「敬畏感」(awe)與正向情緒對自我提升與助人行為之潛在效應;虛擬實境運動情境下跨時間的社會臨場感(social presence across time),及其對身體活動成效之影響。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包括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IF = 7.5)、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及 Psychology of Popular Media,充分展現其於新傳播科技與人際心理交互領域之學術深度與影響力。
113學年|研究特優獎
國務院|―
鍾延麟 副教授
研究專長為中共歷史, 曾榮獲中央研究院第四屆「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2015),科技部105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2016),以及本校的學術研究優良獎(104、105、107)。
研究興趣是中共歷史,第一本書《文革前的鄧小平:毛澤東的「副帥」(1956-1966)》完稿後,就集中研究另一名中共人物彭真。之所以選擇研究彭真,乃因他長期位居津要和扮演要角,而具體的研究作法是以彭真為軸,探討其經歷的重大決策、政策、事件,經管的工作事項和領域,以及他與上下左右之間的關係互動和特性比較;同時也希望觀察其身處的政治脈動和歷史趨勢。《彭真:毛澤東的「親密戰友」(1941-1966)》為一個階段性的研究結果。
113學年|研究特優獎
國務院|―
李佳怡 教授
研究專長為國際關係、非傳統安全、恐怖主義、能源等議題。其建立之恐怖組織清單資料庫,已成為相關領域的重要學術公共財。該研究成果之介紹專文並刊登於國際關係與衝突研究領域之頂尖期刊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充分展現其研究之國際影響力與學術貢獻。
2020年獲得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的「積極爭取國外優秀年輕學者獎助」,在2022年獲得「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為該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組的三位獲獎人之一,並在2023年獲得了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的「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今年更榮獲了113年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113學年|研究特優獎
教育學院|師培中心
葉玉珠 特聘教授
研究專長為教育心理學、正向心理學、認知心理學、數位學習。
近五年來的研究,聚焦於將正向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重要概念融入遊戲導向學習,並結合行動裝置與正念學習的實驗操弄,以及將永續發展目標融入課程與教學,系統性地檢驗創造性思考、批判思考與創意問題解決之學習成效,並深入探究其關鍵影響因素、認知歷程與神經機制。
曾獲97與109年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並入選2021與2024年度全球前2%年度頂尖科學家以及2024終身影響力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此外,亦曾獲政大12次研究優良獎與4次研究特優獎,本次為第五度獲得研究特優獎。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