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計畫徵求
獎勵補助
學術活動
法規修訂
學術倫理
其他公告
研究計畫
國科會研究計畫
非國科會研究計畫
校務發展計畫業務
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
研究計畫臨時性人員專區
各單位計畫業務及作業介紹
計畫結餘款專區
獎勵補助
教師
學生
單位
學術成果
學術研究獎專區
國科會研究獎勵專區
學術統計
研究成果查詢
學術評鑑
校務評鑑
系所評鑑
研究中心評鑑
相關法規
學術與研究倫理
區辨掠奪性期刊專區
學術倫理與研究誠信辦公室
研究倫理行政辦公室
關於研發處
本處簡介
研發長
副研發長
各組執掌
研發會議紀錄
法規專區
常用表單
中
En
首頁
研究成果
學術研究獎專區
搜尋:
姓名
內文
搜尋
類別搜尋
獎項
研究特優獎
研究優良獎
學年度
113
112
111
110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102
101
學院
文學院
理學院
社科院
法學院
商學院
外語學院
傳播學院
國務院
教育學院
資訊學院
國關中心
選舉研究中心
國際金融學院
112學年|研究優良獎
教育學院|教育系
洪煌堯 特聘教授
長期致力於研究電腦輔助合作學習(CSCL)領域中「知識創新(knowledge building)教育與科技」,研究成果近五年在Google Scholar中被引用過約二千次,整體研究表現優異,持續有水準之上的研究。
成立了台灣第一個『知識創新』研究興趣團隊(SIG)與國際連結,研究成果發表出版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具創新觀點及影響力,在該領域屬一流之作。特別是在資訊高度發達的知識社會中,培養大學生的跨域整合知識能力、知識創新能力、與能多工處理大量資訊的多模態多文本理解技能,所獲得研究發現至關重要。
112學年|研究優良獎
教育學院|師培中心
葉玉珠 特聘教授
長期以提升學生「創造力」為其研究議題主軸,不僅探究創造力的認知歷程與其影響來源因素,並嘗試建構相關理論模型進行實驗式教學,尤其是結合數位化遊戲導向學習以促進學童之創造力的探究。
研究結合數位學習、資訊科學、正向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實驗教學研究,研究成果發表於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等該領域知名國際期刊,具跨域性、創新性與價值性,對學術研究發展有具體貢獻,在國內教育界具有領先地位,且已達國際水準。
111學年|研究特優獎
文學院|哲學系
林遠澤 特聘教授
研究主題在「德國與漢語的語言哲學」、「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及「儒家哲學」三方面其研究能進入歐陸哲學的德國傳統之中,清楚掌握其中的曲折、對立、緊張、辯證等關係,同時又能出乎其外,回到中國思想傳統,尋找對話與更新的契機,為國內當代歐陸哲學的代表性優異人才。
專書《從赫德到米德-邁向溝通共同體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思路》榮獲109年度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及第55屆《中山學術著作獎》,蒙受哲學界的肯定,並且享譽漢語世界,整體而言研究成果及學術表現在國內哲學中位居領先地位。
111學年|研究特優獎
理學院|心理系
游琇婷 教授
研究領域為心理計量及統計方法,系列研究聚焦於類別潛在變項模型和多層次資料分析之研究,尤其在多層次潛在類別模型上有相當完整的發表,研究成果發表於心理計量領域的頂級期刊,表現卓越值得肯定。
以心理計量學者的角色參與同領域和跨領域的合作研究計畫,在方法學與應用領域都有傑出貢獻。代表著作〈李克式量表標示語之心理量尺值研究〉在理論與實務上都有實質貢獻,並積極參與學術服務,在國內與國際的心理計量學術社群扮演重要的角色,難能可貴。
111學年|研究特優獎
社科院|經濟系
黃柏鈞 副教授
研究領域以勞動經濟學與應用計量為主。代表作分別探討美國失業保險稅基的就業效果;延長失業給付的福利效果;延長失業給付對保留工資的影響。
研究成果發表於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經濟論文叢刊,分別屬於國科會經濟學門國際期刊A+級、A+級、及國內經濟學領域第一級TSSCI期刊,並使用臺灣本土資料,具學術貢獻與價值,整體研究成果品質優良。研究表現在國內新生代具有領先地位,亦達到國際水準。
111學年|研究特優獎
商學院|國貿系
譚丹琪 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企業管理等相關研究議題。代表作發表於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JIBS)為國科會管理一學門組織與管理領域國際期刊第一級學術期刊,是國際企業領域最佳期刊,同時亦收錄於Financial Times 50本頂尖期刊中。該論文以Penrose企業成長理論為視角,整理過去25年間(84~109.3)發表在主流管理及國企期刊中,有關跨國企業成長的文章。研究彙整發現「學習」是促進企業成長的關鍵因素,包含在地知識、跨國企業管理,以及企業專屬知識的學習。而企業成長反映企業能力的成長,此發現為追求成長的企業提供了重要的實務啟示,在理論與實務意涵上具有相當大之貢獻。
研究產出持續且穩定,曾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在國內學術界具學術影響力。在學術服務方面,於106至108年擔任國科會管理一學門召集人及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編審工作。
111學年|研究特優獎
外語學院|阿文系
蘇怡文 教授
研究領域為早期阿拉伯歷史與史料編纂學以及聖訓研究,討論伊斯蘭早期的身份認同之形塑、聖訓的流傳與教義之發展以及聖訓批評學等重要主題。
專書《The Shīʿī Past in the Great Book of the Songs: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Kitāb al-Aghānī by Abū al-Faraj al-Iṣfahānī and Shīʿī Islam in the Tenth Century》為其博士論文改寫而成,從校訂、敘事和編排等角度,考察伊斯法罕尼「詩歌集」中保留的「什葉派」歷史記憶,對理解早期伊斯蘭宗派的發展有重要參考價值。
其研究對一手史料進行細緻的討論與分析,具有高度原創性且數量豐富,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重要的伊斯蘭研究期刊,總體學術表現傑出並受到國際伊斯蘭研究學界的肯定。
111學年|研究特優獎
傳播學院|―
林翠絹 教授
長年深耕新興媒體科技跨領域研究,研究聚焦於亞洲新媒體產業、組織和使用者研究領域,於傳播研究相關期刊發表60多篇新媒體論文,並多次獲得國際學會最佳論文獎,學術成就受國際傳播學界肯定。
三項代表著作聚焦於多螢社交電視使用行為、多螢與智慧手機成癮研究,以混合研究法分析,進行跨國合作,在新媒體效果研究提出創見,研究成果兼具理論與實務價值,對產業市場、社會及政策具有貢獻。
致力於國際研究合作與學術交流,活躍於國際傳播學術界,與美、澳、歐和亞洲多國頂尖學者研究合作,長期參與多項重要國際傳播期刊編委會,為首位台灣傳播學者、首位本校教授擔任「哈佛燕京訪問學者」(暨傅爾布萊特學者,111-112)。於112年當選國際中華傳播學會副會長,兩年後亦將接任會長,為全球華人傳播服務,對臺灣與國際學術社群均具有相當貢獻。
111學年|研究特優獎
傳播學院|―
林日璇 特聘教授
研究領域為虛擬實境、數位遊戲,以及社群媒體三大主軸,論文採實證研究,聚焦探討具心理幸福感及正向社會意義的議題。探討主題具重要性,反應最新之理論研究與應用趨勢。
研究成果所提出的理論模型具原創性,研究方法具創新力與整合性,論文在問題意識的提出、文獻整理、研究發現之討論上皆有其創見,研究成果具有相當的理論與實用價值。
學術影響力表現佳,Google Scholar的引用次數及h-index皆達國際水平,總體學術論文與學術表現達國際水準。
111學年|研究特優獎
教育學院|―
侯永琪 教授
研究成果聚焦於高等教育品質保證、跨國教育及大學評鑑等教育政策領域的跨國研究,將臺灣經驗及政策調整對大學治理影響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該領域之頂尖國際期刊,也關注教育品質保證領域之「學生參與」與「雇主角色」之亞洲地區比較研究,所發展出之理論架構對品質保證研究有極大貢獻,有其理論與實務應用之價值。
整體學術表現豐碩且亮眼,於111年度榮獲國科會教育學門傑出研究獎,在高教品質保證領域研究的成果發表不僅提供了臺灣與亞洲國家制定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政策時的重要參考,也透過高等教育機構品質保證之國際連結與接軌,協助臺灣高等教育提高教育品質,在全球高等教育政策及品質保證領域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為目前高等教育品質領域排名全球第五位學者。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