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研究成果

:::

學術研究獎專區 / 102學年度-[1]

 

580_a4803846.jpg研究特優獎 文學院臺文所崔末順副教授

● 為臺灣具代表性的臺韓比較文學的學者,研究具系統性且質量均佳。

 專書《海島與半島:日據臺韓文學比較》架構完整、氣勢宏大,貼切關照以東亞為範圍,以臺灣及韓國為相互對照體的特色。
 
● 相關研究填補殖民地文學史、文化史研究中,臺灣一向缺少的與同屬殖民處境之韓國間對照、對話和比較的空白,非常可貴。

專訪:http://www.nccu.edu.tw/news?id=5379ef9f1d41c8625500000d?category_id=4f9d8dea44f3e222ba0000cb




社工所宋麗玉特聘教授
研究特優獎 外語院語言所何萬順特聘教授

 
研究主題聚焦於世界語言中數詞與分類詞詞序與結構的類型學研究,研究成果發表於語言學領域頂尖期刊上,整體研究表現優異且具影響力。

● 近三年來代表作針對分類詞(classisiers) 與量詞(measure words)在句法與功能有何區別的爭議提出創新的看法,為傑出語言學研究者。

專訪:http://www.nccu.edu.tw/news?id=5379f0591d41c86383000005?category_id=4f9d8dea44f3e222ba0000cb



財管系姜堯民特聘教授研究特優獎 法學院法科所
                      商學院科管智財所李治安副教授

 研究聚焦於智慧財產權及資訊法,累積相當出版數量,研究成果卓越,為臺灣甚至亞洲區域內智慧財產權領域年輕學者中佼佼者。

 專書《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the Intellectual Commons》由國際知名出版社Edward Elgar出版,具原創性及實務參考價值,大量被國際學術期刊引用,受到國際學術社群重視。

專訪:http://www.nccu.edu.tw/news?id=5379f1211d41c865c7000007?category_id=4f9d8dea44f3e222ba0000cb

 
 


研究優良獎 文學院中文系林宏明副教授

 
101年度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得主。

● 
多年來致力於甲骨綴合工作,使長久難以解讀的骨片獲得解答,其研究成果不斷受到學界引用,是甲骨學研究領域明日之星。

● 專書《契合集》以過去得獎著作《醉古集》為基礎延伸集結而成,使甲骨考證越加完整,為甲骨學、文字考證與商史研究提供足具研究價值的突破。 

研究優良獎 文學院中文系陳逢源教授

 研究出入於經學與思想之間,著作表現其在考證、敘事結構的文學分析、朱子思想考掘方面的成果。特別留意思想的歷史性,即所謂系譜,亦著意於思想史的重構及臺灣學術主體的問題。其研究循序漸進重新檢討晚清民初書生到知識份子的演進過程。
585_a36a6b80.jpg研究優良獎 文學院宗教所謝世維副教授

 
研究主題為中國道教研究,特別以靈寶經派為主,縱向探討其宗派的發展與變遷,並橫向處理道教與佛教及其他宗教門派之間的關係。

● 著述豐富,短期內出版兩本專書,第三本專書也完成在望,具豐沛學術活力。

 研究成果在國內學界具有相當能見度,在中國也受到很大矚目,更為西方世界所肯定,在宗教研究方面將是代表人物。
歷史系楊瑞松副教授
研究優良獎 文學院圖檔所陳志銘特聘教授

 
致力於數位學習領域之研究,在個人化網路學習、網路合作學習、行動與情境感知無所不在學習、數位典藏支援數位學習及網路學習評量等領域,均獲致不錯的研究成果。

 近三年在數位學習領域提出創新數位學習模式,並發展數位學習系統,每一系統均曾於不同學校實際支援教學應用研究,具有支援實務教學的價值。
 
587_e31089c8.jpg
研究優良獎 
文學院圖檔所蔡明月特聘教授

 
研究專長為資訊計量學、圖書館與資訊科學、資訊檢索及參考資源與服務。以圖資領域之文獻計量學理論應用於科技學門的研究,獲國際科技學門研究者廣大迴響,發揮跨學科學術交流的成效。

● 在國際交流與國內相關政策實務上,多所投入,獲得多項獎項與榮譽。2012年受科學計量學權威期刊Scientometrics主編邀請擔任guest editor,完成臺灣特刊。
英文系楊麗敏教授
研究優良獎 文學院臺文所吳佩珍副教授

 
研究主題以殖民地出身的日本女作家真杉靜枝爲中心。

● 專書《真杉靜枝與殖民地台灣》為女作家真杉靜枝與其台灣書寫為主題的研究專書。對真杉靜枝的掌握,從個人家庭情感與殖民地經驗的纏繞,到國家政策及國際情勢與作家及作品的關係,處理細緻,發展井然,是非常具有學術貢獻的作品。
語言所何萬順特聘教授
研究優良獎 文學院歷史系陳秀芬副教授

 
研究專長為明清醫療史,心理史,為國內學者中研究身體史最專注、深入者,在國際學界亦備受矚目,為臺灣爭取重要發言權。

● 專書討論傳統中國醫學的「養生」觀,挖掘儒生、儒醫在養生/修身的雙元論述結構下,如何彼此相互援引又個自尋找自我定位的過程。挖掘此一古今相銜的醫史及養生觀,有助知曉現代許多新的理解和反省。 


鼓勵學生跨領域、跨國、培養多元能力、服務社會、在世界發光發熱113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獲獎訊息獲獎訊息
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研究倫理線上審查系統政治大學出版社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