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研究獎專區 / 105學年度-[4]
- 112學年度-介紹頁
- 112學年度-[1]
- 112學年度-[2]
- 112學年度-[3]
- 112學年度-[4]
- 111學年度-介紹頁
- 111學年度-[1]
- 111學年度-[2]
- 111學年度-[3]
- 111學年度-[4]
- 110學年度-介紹頁
- 110學年度-[1]
- 110學年度-[2]
- 110學年度-[3]
- 110學年度-[4]
- 109學年度-介紹頁
- 109學年度-[1]
- 109學年度-[2]
- 109學年度-[3]
- 109學年度-[4]
- 108學年度-介紹頁
- 108學年度-[1]
- 108學年度-[2]
- 108學年度-[3]
- 108學年度-[4]
- 107學年度-介紹頁
- 107學年度-[1]
- 107學年度-[2]
- 107學年度-[3]
- 107學年度-[4]
- 106學年度-介紹頁
- 106學年度-[1]
- 106學年度-[2]
- 106學年度-[3]
- 106學年度-[4]
- 105學年度-介紹頁
- 105學年度-[1]
- 105學年度-[2]
- 105學年度-[3]
- 105學年度-[4]
- 104學年度-介紹頁
- 104學年度-[1]
- 104學年度-[2]
- 104學年度-[3]
- 104學年度-[4]
- 104學年度-[5]
- 103學年度-介紹頁
- 103學年度-[1]
- 103學年度-[2]
- 103學年度-[3]
- 103學年度-[4]
- 103學年度-[5]
- 102學年度-介紹頁
- 102學年度-[1]
- 102學年度-[2]
- 102學年度-[3]
- 102學年度-[4]
- 102學年度-[5]
- 101學年度-介紹頁
- 101學年度-[1]
- 101學年度-[2]
- 101學年度-[3]
- 101學年度-[4]
- 100學年度
- 99學年度
- 98學年度
- 97學年度
- 96學年度
- 95學年度
研究優良獎 外語學院語言所黃瓊之特聘教授 ● 研究領域為兒童語言習得,尤其聚焦於漢語幼童在言談及語用能力的習得與發展,並持續充實所建立「漢語兒童口語語料庫」語料的質與量。 ● 其研究從認知發展、社會性及溝通功能的層面來探討幼童言談語用方面的習得,研究成果有助於了解幼童如何發展成為有溝通能力且社會化的語言使用者,並讓國外學者了解說漢語的兒童的語言習得現象,對學術有具體的貢獻。
|
|
研究優良獎 外語學院外文中心黃淑真教授 ● 研究成果質量均佳,發表於國內外英語教學、語言測驗與教育領域之期刊,將國內英語教學及語言評量之最新研究成果呈現於國際學術論壇。 ● 研究核心為學習者導向的英語教學,近年主要探討以形成性評量促進外語學習的途徑,及其對學習成效的影響,以實證研究檢視新興理論,並分析理論與實證資料的契合與衝突之處。
|
|
研究優良獎 國務院東亞所暨國關中心亞太所楊昊副教授 ● 長期以推動台灣東南亞之研究為志業,研究領域跨足東南亞區域主義、邊境政治與跨境政治,並以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為研究主題,探討中國的柔性權力和外交政策的關係。 ● 近年探討孔子學院在東南亞的擴散和策略,與東南亞各國對中國此政策的對策與回應,研究成果可圈可點。
● 積極參與東南亞教學及社會服務,投入本校南風四重奏計畫,是國內東南亞研究之優秀學者。 |
|
研究優良獎 國務院鍾延麟副教授 ● 研究重心為早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探索文革前鄧小平、彭真二位重要政治人物的政治作為。專書《文革前的鄧小平》受到學界高度肯定,獲得「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及105年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等榮譽。 ● 其研究針對學界長期忽略的重大議題、或是遲遲未能獲得解決的棘手「公案」,透過細膩的史料爬梳,提供嶄新的詮釋視角,對該領域之研究具有貢獻。
|
|
研究優良獎 教育學院教育系周祝瑛教授 ● 系統性分析與評估臺灣近二十年之教育改革政策與實踐經驗,讓臺灣教改之特色扣緊國際教改脈絡,進而融入到當前國際學術論述上重要之「全球化與本土化」主題,對提升臺灣教育在國際上之參考價值與能見度具有貢獻。 ● 為國內比較教育中兩岸高教研究議題重要學者,學術研究成果數量豐富,對於國內外相關學術社群很投入,足堪嘉許。 |
|
研究優良獎 教育學院教育系洪煌堯教授 ● 為國內少數研究「知識翻新」議題之學者,研究具系統性,能兼顧理論與實務兼備,主要貢獻包含:(1)發展Knowledge-Building Environment Scale (KBES)量表,可用以評量學習環境中的創意氛圍;(2)測試並驗證一系列可在巨量資料中(big data)即時評量學生在數位學習上之創意表現的學習分析工具(learning analytics tools);(3)透過知識創新分析工具的整合應用與分析,提出支持知識創新教育的「機遇合作」(opportunistic collaboration)式教學概念,並證實可以有效用在大學教學上。 ● 研究方向包含,以教師或學生對知識的知覺狀況的調查研究、佐以統計模型(知識網絡、結構化方程模型SEM)分析的現狀調查及解讀。研究成果發表於教育及教育心理領域國際重要期刊,在促進知識翻新的教學環境設計、教學方法及評估工具等面向有學術上及實務上的貢獻,具影響力。 |
|
研究優良獎 教育學院師培中心施淑慎教授 ● 研究專長橫跨認知心理學、教學心理學、學習障礙,近年研究著眼於學習動機與成就歷程相關變項之研究,嘗試透過理論上的對話,同時實徵資料的蒐集,進行系列探索,研究具嚴謹度。 ● 研究成果包括:(1) 檢驗自我決定理論之動機理論與學習成果間的關係是否同樣適用於台灣學生身上,希望為理解台灣學生在本土教育環境中所可能獨有的動機歷程,提供重要洞見。(2) 探究課室情境中,適應性vs.不適應性完美主義對學生的學習可能產生的效應。(3) 探究國中生學習倦怠影響因子。這是升學考試在台灣實施多年以來,國內首見之國中生學習倦怠狀況研究,並發表於教育學國際重要期刊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4) 探究青少年適應性 vs. 不適應性課業壓力因應型態及相關影響因子,以提供實務工作者輔導中學生因應學業壓力之參考。
|
|
研究優良獎 教育學院師培中心葉玉珠特聘教授 ● 研究專長橫跨教育心理學、創造思考與批判思考教學、數位學習和認知心理學,是跨領域研究,且有具體成果的高研究績效者。 ● 代表著作聚焦於創造力議題,結合數位學習及神經科學研究,企圖深入了解創造力運作歷程—從跨領域的觀點,統合創造思考與創造力表現的大腦、心智與行為表現。連結創造力的三個面向:教學應用、認知歷程和神經機制。 ● 學術貢獻包括:(1)建立創造力跨領域與系統性研究典範、(2)提出創新的教學理論和模式,提供創造思考教學與研究的新典範和啟示、(3)有系統的建構理論並透過實務教學進行驗證,有助於建構創新的創造力研究架構並提升研究價值、(4)進行教育神經科學的開創性研究。 |